在教材中采用14年抗战的说法,是对历史研究的尊重,是对民意的回应,也是对国家立场的呼应。14年抗战,并不是什么历史新发现,而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新华社记者10日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
由教材统一使用14年抗战的提法,既是教育内容也是历史观的重大转变。长期以来,关于抗战的开端,学界一直有两种说法,一是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二是始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近年来,14年抗战的概念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关注和认可。
在教材中采用14年抗战的说法,是对历史研究的尊重,是对民意的回应,也是对国家立场的呼应。
14年抗战,并不是什么历史新发现,而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如果说14年抗战和8年抗战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14年抗战是从局部抗战算起,而8年抗战是从全面抗战算起。
毫无疑问,“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大地上的抗日烽火就没有熄灭过。从1931年到1937年之间的这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史,是整个中国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断裂于抗战史之外,而应该在更高的意识层面被关注、被认可。
据媒体报道,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洪袁舒曾提交建议:将“十四年抗战史”写入教材。建议是代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原副主席李敏提出。洪袁舒表示,早在去年6月,教育部就建议曾向他作了回复,今年又专题发函,要求全面落实,这种做法应该给予肯定。
这番表述关切到抗联战士的心愿,也关切到全面铭记历史的现实维度。
实际上,14年抗战的概念,也早已进入党史研究领域,成为一大关键词,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指出: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
而《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也表述称,“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就有“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的重要表述。
中国抗战史专家王锦思提及,日本在描述侵华战争时,就是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时间起点的。
让“14年抗战”取代“8年抗战”,实至名归。无论是从历史认知的角度还是国际认知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为了激励下一代牢记历史,还是精准描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都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历史的视野,应该竭力开阔。无论是局部的抗战,还是全面的抗战,都应该获得科学、客观的评价。提出8年抗战的概念并非是一个错误,但毕竟带有某种遗憾,无疑,8年抗战的提法,对1937年之前的抗战历史来说不免尴尬,这种遗憾需要通过历史观的巨大进步来弥补。欣慰的是,这些年来,我们的大历史观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浑厚。14年抗战概念在教材中的确立,是一个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