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9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放弃法国高薪职位
脊柱专家回国为高原孩子“挣命”
3000公里外寄来的感谢信里,签着9个孩子的名字
  邱勇在手术中
  邱勇把自己的时间榨得一干二净

  19年前,37岁的邱勇拒绝高薪,毅然从法国回国,回到南京鼓楼医院,并将当时最先进的脊柱畸形三维矫形技术引进中国。从此,病人从全国各地涌来,最忙时,他连续上门诊12小时,连喝水和上厕所都没时间。

  这个在同事、学生眼中“把自己榨得一干二净”的骨科主任,从15年前开始,又挤出时间,走上了公益路,定期为特殊群体病人免费手术。医者仁心,邱勇觉得,这就是他肩上的责任。

  这两天,一封来自青海的信,成为2017春节到来之际,邱勇及团队收到的最大惊喜——2016年上半年,他们免费救治的9个严重脊柱侧弯的藏族孩子,联合署名写下一封长信。他们用“获得重生”四个字来描述邱勇为他们做的一切。他们自豪又满怀感激地告诉邱叔叔,“如今,我们终于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

  

  现代快报记者 王颖菲/文 施向辉/摄

  先天性脊柱疾病

  让这些孩子成“罗锅”

  康卓永吉、才培、才仁卓尕、才保、公布东周、成松、东珠巴丁、旦增、旦多杰,9个藏族孩子,用他们并不熟练的汉字,一笔一画在信的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这封信寄托着他们的感恩,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出发,于两周前寄到了现代快报社。

  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这群脊柱侧弯的孩子,曾面临着生命威胁。

  脊柱侧弯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它导致这群少年弓腰驼背,被周围人笑话为“罗锅”。外貌上的缺陷,让他们从小就成了“边缘人”。

  “我从小爱唱爱跳,学校里有文艺汇演总会第一个自告奋勇参加,可是老师都会婉转地把我替换下来,渐渐地我明白了,是因为我身体残疾。”18岁的才保,当时身高还不足1.4米。

  14岁的成松热爱篮球,因为身高不足一米,打球时从没有过队友,“总感觉别人都瞧不起我。”实际上,这种疾病还会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心肺功能。而对于在高原环境生存的孩子来说则更为惊险——即便是普通感冒,也可能引起肺炎、呼吸衰竭等,成为对他们的“致命一击”。

  然而,矫形手术难度大、风险大,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病人神经系统的损伤甚至瘫痪。“当地医院根本没有办法治疗……后来了解到大城市的医院可以手术,但手术费大多需要20万元以上。我们世世代代没有出过玉树,甚至没有走出过治多县,根本不知道大城市在哪里,只剩惶恐、绝望……”才保说。

  直到2016年1月,这群孩子迎来了他们生命的转机。

  村残联发来通知:“南京的专家来西宁了,县里组织大家去看病,还有可能去南京手术。”

  全国病人涌来,从下午1点看到凌晨1点

  “南京的专家”,指的就是邱勇。邱勇今年56岁,是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主任,也是医院脊柱外科的创建人。1997年,在法国贝尔克基金会医院脊柱外科中心学习工作了8年之久的邱勇,拒绝了高薪,坚持回国,并把当时中国没有的脊柱畸形三维矫形技术带了回来。“想为国内的病人做点什么”,成为邱勇回国的最大动力。

  邱勇的归来,使鼓楼医院的脊柱矫形技术立马走到了全国最前面。当时,全国30%的脊柱矫形手术都在鼓楼医院实施。而他自己,也忙成了“拼命三郎”。

  “有阵子,我的门诊是不歇号的。”邱勇说话时语速很快,对于分秒必争的他来说,这已经成为习惯。邱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不歇号意味着,只要挂号处没有下班,病人都可以挂到他的号,最忙的时候,他上午做完手术,从下午一点开始看门诊,一直会看到次日凌晨一点。12个小时内看250多名病人。“从开诊到结束,他根本没法喝水、上厕所。”老搭档、脊柱科护士长陈正香回忆道。

  因为病人数量多,加上随病人一起来的家属,办公室根本挪不开,邱勇只能请医院把礼堂打开,在那里暂时安置病人和家属。“太拼了。”同事都劝他,可他却坚持,“(很多病人)都是从外地来的,在南京吃住不容易”。

  难得回家吃个饭,孩子以为他生病了

  为提高工作效率,1999年,邱勇开了两个诊室同时看诊,自己在诊室间穿梭。如今,两个诊室已经发展为7个,其中4个作为就诊室,另外3个用于初步检查、拍片、书写病史、数据准备等。这是一项团队工作,意味着十二三个医生要同时上门诊。不过,这也节约了邱勇很多的时间,和之前相比,他看一个病人的时间可以缩短到过去的三成。

  但对于负责提供最关键的诊断、安排手术策略的邱勇来说,这大大增加了他的工作量。他必须不停地穿梭于几个诊室之间。

  邱勇和太太相识于法国,这位性格浪漫的法国女性,对丈夫的事业,毫无保留地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我和孩子都是晚上五点半左右吃饭,他回家吃上饭,已经快晚上8点了,所以一年中我们基本不可能共进晚餐。”邱勇的妻子艾妮斯笑言,有时难得邱勇早到家吃个饭,孩子反而会奇怪,“爸爸生病了吗?”

  晚饭后和周末,依旧是邱勇的工作时间,办公室看不完的研究生论文、复杂病例资料、学术会议文件,占据了他所有休息时间。结婚20年,艾妮斯没有抱怨过,“我必须接受他的工作,同时我为他自豪。”

  为高原孩子“挣命”,他榨光自己的时间

  即使过于繁忙,邱勇还能坚持挤出时间致力公益,这点,让周围人佩服得咋舌。

  15年前,一个来自洛阳福利院的脊柱侧弯女孩,成为这一事业的开端。因为手术费用昂贵,邱勇四处奔走,寻找慈善基金扶持,最终为女孩成功手术。

  如今,邱勇的坚持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爱心企业、个人,以及鼓楼医院医学发展医疗救助基金会等,都成为他公益路上的最大支持者。他和团队救助的对象,也从内地福利院孩子等特殊人群,扩大到了高原少数民族的青少年。

  这次联名写来感谢信的康卓永吉和她的小伙伴,是2016年来到南京的一批幸运孩子。那次成功的手术,让康卓永吉一下“长高”了8厘米,她很兴奋,因为以后“背书包再也不会痛了”。

  邱勇一遍又一遍地走上高原。每次去,都是周五晚上出发,周六走访、筛查病人、做手术,周日晚上回到南京,周一正常上班,顺便恶补周末落下的工作。

  还有4年,邱勇就将退休。但对于慈善公益,他并不打算放下,“只要有体力,就做下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