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大家纷纷被《我在故宫修文物》圈粉。很多人看了心里直痒痒,都想去试试身手。
在南京,也有一群身怀绝活的修复高手,他们“隐”藏在博物馆、图书馆和金陵刻经处。12月27日,现代快报·ZAKER南京走进金陵刻经处和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修复中心,揭秘这些神秘高手的绝活儿。很多网友看了直播,纷纷表示“想去参观”“感觉像纪录片”,还有的网友直接在网页回复“要表白帅帅的修复师”,截至当晚围观网友已达6万人次。
实习生 舒越 见习记者 赵冉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安莹 胡玉梅 杨菲菲/文 马晶晶 徐洋/摄
12月27日,南京图书馆举行了历史文献修复中心提升改造落成暨珍贵古籍修复项目启动仪式。
在这里,随处可见“伤痕累累”的古籍,由于日久年深,虫蛀、鼠啃、霉蚀、老化等问题都威胁着古籍“健康”。 而古籍修复师就如同“医生”,紧张地忙着“治病救命”。
南京图书馆
望闻问切,修复大师“治疗”古籍有门道
修好一本古籍,需要20多道工序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走进了新落成的修复室。修复工作区分为上水区、普通工作区、珍贵古籍修复区、民国文献修复区、书画装裱区;专用纸库集中收藏修复用纸,纸样展陈柜可集中展示76种修复用纸。
把一本污损古籍修复完好,需要做哪些工作呢?“作为古籍‘医生’,首先当然是‘望闻问切’了。”历史文献修复中心主管陈绪军说,一般拿到古籍,先要观察它的破损情况,并拍摄下其修复前的书影;然后,凭借经验,每个修复师要在心里预先制定一个修复方案;接着修复师才能将古籍拆开,折页、剪齐、压实、下捻……最后缝上线,基本上这本书就修完了。“听起来挺简单,但实际上工作非常复杂,细说起来得有20多道工序,而且对修复的材料也有要求。”
高清修复台、纸张纤维检测仪、酸碱度检测仪、纸张拉力检测仪……“黑科技”的存在真正做到了为古籍精确修复,其中,最有意思的环节莫过于“洗书”。
“在这里,我们会给古籍做做CT、洗洗澡。”90后古籍修复师丁峰带着记者来到修复中心的“诊疗室”。古书要洗澡?不会洗坏吗?怎么洗?丁峰解释说,并不是所有古籍都有资格被洗的,如果纸张拉裂过大,就不会入洗书池。“给书洗澡的水也大有讲究。”丁峰介绍,洗书有时候还会加入一些秘方,让古籍达到酸碱平衡,最终防止古籍酸化、脆化。
“纸张纤维检测仪”是近一两年南图才引进的“黑科技”。丁峰说,自从有了这个技术,他们对纸张类型的判断就更容易,也更精确了。“这些仪器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修复师将古籍‘化腐朽为神奇’。”
最年长修复师,30多年修复1.8万册古籍
今年59岁的杨来京是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最年长的修复师,30多年来,他修复了1.8万册古籍。“你看我这双手,全是老茧,几乎没有公休过。”
杨来京向现代快报记者展示了一些古籍修复前和修复后的对比图,很多患重病的书,纸张糜烂老化,变色严重,在常人看来,几乎没的救。但杨来京却能“对症下药”,通过不断完善修复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修复中出现的问题,耗时数月让这些书“痊愈出院”,几乎浑然天成,看不出修补痕迹。
“跟这些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明年该退休了,若没有一颗敬重和热爱之心,很难坚持下去。”杨来京说,每当完成一本古籍修复,就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对于很多人来说,你经过了新街口,路过了淮海路,但你未必参观过金陵刻经处。
金陵刻经处白墙黑瓦,典型的晚清风格建筑,是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保护地,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尽管金陵刻经处工作人员只有二三十人,但个个身怀绝技,尤其是看上去有些腼腆的雕版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马萌青,刀功相当了得。
金陵刻经处
二三十人隐身闹市小院,个个都身怀绝技
经版楼,藏有历代12.5万块经版
古香古色的小院深处坐落着金陵刻经处的“心脏”,也就是经版楼。金陵刻经处非遗负责人吴晓波表示,这个经版楼里可是“宝贝”满满,收藏有清代以来约12.5万多块佛经、佛像版,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汉文木刻佛教经版收藏中心。
走进经版楼,可以看到大部分经版都被玻璃挡起来了,楼里的左侧依次摆放的是历代的经版。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鲁迅先生曾在母亲过六十大寿的时候,捐了60块大洋(当时的货币)刊刻了一部《百喻经》作为寿礼送给母亲,这份寿礼很讨母亲的喜欢。
库房右侧主要是佛像版,都是金陵刻经处的镇馆之宝。“比如《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它的形式跟敦煌壁画中有一些比较相似。我们一般称之为‘经变图’,也就是把经文的内容用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吴晓波表示,这个佛像版十分有代表性,集多个大家手笔的成果,“下面三角形区域的文字是金陵刻经处创始人杨仁山撰写的,上面的隶书和楷书部分是由同时代的佛教居士彭际清撰文,由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书写的作品,集了三位大家的作品。雕刻上请的也是金陵刻经处雕功最好的一位。”吴晓波表示,这个佛像经版和《释迦牟尼像》《慈悲观音像》以及《灵山法会》并称金陵刻经处的“四宝”。
慢工出细活,一天只刻80个字
12月27日,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金陵刻经处传习所揭牌仪式举行。
目前,“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的传承人一共有4人,形成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江苏省级非遗传承人、区级传承人3个梯队。已经刻版30多年的马萌青是国家级传承人,也是老师傅,其他3位都是他的徒弟。
4位传承人在同一个工作室内,刀功最高超的马萌青座位排在最后一个。拧开桌上的台灯,马萌青拿出自己的工具袋,里面有大大小小的刀,还有刷子。
坏了的经版,如何修复?马萌青的手里正在补一块经版,在经版的正中间“上”字已经缺损,看不清样子。他拿起一把小刀,先把坏了的一点点铲掉,然后,找一块新版,手握刀柄顶着肩膀,切下小小的一块。干净利落地补上,不大不小,正正好。“切补丁用的劲非常大, 很疼。”长年累月的补版后,马萌青的肩胛窝和左手大拇指上,都是厚厚的老茧。
别看一块经版只有两个巴掌大小,却是慢工出细活儿。一块经版总共有800个字,就算是行家里手一天也只能刻80个字,精巧一点的师傅刻一块经版需要半个月,而且不能有错字、别字。如果一块经版错别字超过30个字,就是废版,得重新刻过。马萌青已经是顶尖高手了,一天能刻80个字,而且从来不出错。
网友声音
鱼:这次直播画面拍得美,讲究!
江苏南京用户*7378:原来纸可以有这么多种!
我是安妮:所谓匠心,太锻炼耐心,都不是一般人!
江苏用户*8898:拍摄手法好精准,跟纪录片一样
DJ也有伤害:繁华的新街口居然藏着这样一处古朴的地方。
安东尼奥:我大金陵真是人才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