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伦敦雾霾警示录
  《大雾霾》
  [澳]彼得·布林布尔科姆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年1月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能够思在行前,那就更好了

  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名画《泰晤士河》,描画了水光氤氲、雾气朦胧的伦敦河道。世人以之为美,但事实上,画作除了说明莫奈的艺术追求,还隐现了当年伦敦的尴尬处境。所谓雾景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霾”。

  伦敦早在17世纪晚期就从德国旅行者那里得到了雾都的声誉。访客起初会因为大雾限制了他们观赏英国首都的景色而失望;但到了19世纪,许多访客却往往因为没有领教“伦敦特色”而感到失望。文学艺术是现实的投映,也是历史面貌的侧影。澳大利亚环境学家彼得·布林布尔科姆显然深谙这一点,科普作品如何做到既严谨又好读呢?不妨读读他的《大雾霾》。

  这部书讲述中世纪以来的伦敦空气污染史,每一章都附有详细的参考书目,所有数据表格和插图都注明了出处,同时在确切的历史记载之外,除了上述文艺界的“雾事”,我们还读到了许多有趣的“闲笔”。比如,埃莉诺王后心直口快地抱怨“好臭”,农夫为卖不出去的菠菜发愁,一些有意思的喜剧讽刺小品、谐趣诗歌,还有漫画中因为大雾迷路的行人的冷幽默。闲笔不闲,这些散落在书页之间的细节描述,牵引逝去的回忆,曾经以为雾很美,但是当雾成了“霾”,迷住我们的眼睛,刺激我们的心肺,吞噬我们的健康,我们就得需要冷静、理性思考造成这一切的缘由了。

  空气污染古已有之,但在13世纪后英国人才开始关注其危害。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工业文明的账单不应以环境为代价,只是这一认识有个渐进的过程。如何掌控好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当年有很多的投诉指向石灰工业,石灰生产的过程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用煤量的快速增加,是造成伦敦空气污染的元凶。得出这个结论容易,解决起来却困难万分。我们现在都知道,劣质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浓度极高,伦敦人当初并不知道,这是经过奥古斯都·沃克尔等人的反复调查论证才揭露的。苏格兰的无烟煤品质好,可惜价格高昂,长途运输更抬高了它的成本。经济利益是资本驱动的本能,与其指责资本的盲目性,不如想法创造经济与环保的共赢。

  这其中还牵涉盘根错结的利益关系。约翰·伊夫林向国王和议会提交调查报告后,查理二世的态度模棱两可,王权、议会和教皇彼此之间矛盾激烈,在城市改建的大问题上,三方同样相互扯皮。不能把环保责任寄托在资本家的良心发现上。即使到了20世纪,美国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卡逊不还因她那本敲响滥用化学杀虫剂警钟的《寂静的春天》触犯了化工集团的利益而遭致四面楚歌的境地吗?

  伦敦治霾进程就这样拖沓再拖沓,几个世纪都不见有什么大进展,直到1952年,那一场形同于世界末日的“大雾霾”给了伦敦人刻骨铭心的教训。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英国政府在1953年组建了由比佛爵士领导的委员会,专门调查雾霾事件的成因并制定应对方案。在比佛委员会的推动下,1956年英国出台了世界首部空气污染治理法案《清洁空气法》。此后英国以铁腕治理环境,效果立显。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能够思在行前,那就更好了。林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