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天山路

  □雷雨

  南京天山路,北起百子亭2号,南到西家大塘与峨眉路,是一条还算宽敞但较短小的偏僻街巷。谁能想到,这样的一条小巷,季羡林曾在这里短暂停留过,而主持国立编译馆的辛树帜、陈可忠等,更是不应该被忘记的一代卓越学人。

  天山路7号,有一民国建筑,很是别致,虽然是坐北朝南的二层小楼,但主体建筑在北侧与东翼,呈L型,平顶之上是大晒台。在主体建筑向东转折处耸立一巍峨瞭望台,颇为显眼。据年近九旬的马伯伦先生说,这一宅院为民国财政部一司长庄登宝所有。天山路7号近旁的高楼门80号,原是孔祥熙的府邸,孔祥熙主政财政部大致有十年之久,这样比邻而居,请示汇报沟通联络也都方便。

  如今的天山路10号,为原来的天山路39号,看似已荒芜杂乱,谁能知道,这里却曾是鼎鼎大名的国立编译馆所在地。国立编译馆成立于1932年,隶属教育部,负责学术文化书籍、教科书以及学术名词的编辑翻译事务,它也是民国时期各级中、小学教科书的唯一供应者。国立编译馆的首任馆长为生物学家、教育家辛树帜。

  辛树帜是湖南临澧县人,九岁丧父,由其兄抚养长大。1924年赴欧留学主攻生物学,1927年冬归国后被聘为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兼主任。1932年春,辛树帜担任教育部编审处处长,次年,该处扩充为国立编译馆,辛树帜任馆长。1936年7月,辛树帜继于右任之后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此后又任西北农学院院长。抗战结束后,辛树帜再返西北,筹办兰州大学。辛树帜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时,与毛泽东是同事,毛泽东曾说他是“辛辛苦苦,独树一帜。”

  陈可忠是福建闽侯人,父母早逝,在兄弟四人中,他最小。陈可忠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获公费资送美国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就读,是化学博士。1926年秋,陈可忠学成回国后也是先被聘为中山大学教授,而从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至1948年,陈可忠长期任职于此,其间执掌馆务达12年之久。陈可忠晚年定居美国,1992年安然辞世,享年93岁。

  季羡林曾有文字回忆他1946年夏天在南京国立编译馆内寄宿的情景:“北京大学还没有开学,拿不到工资,住不起旅馆,只好借住在我小学同学李长之在国立编译馆的办公室内。他们白天办公,我就出去游荡,晚上回来,睡在办公桌上。早晨一起床,赶快离开。”“国立编译馆地处台城下面,我多半在台城上云游。什么鸡鸣寺、胭脂井,我几乎天天都到。再走远一点,出城就到了玄武湖。山光水色,风物怡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国立编译馆内人才济济。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散文家方令孺与台静农、陈瘦竹、高觉敷等名教授,戏剧家、曾经担任过青岛大学与山东大学校长的赵太侔,如今健在的杨宪益的妹妹杨苡等都在国立编译馆工作过。

  天山路24号,原为天山路132号,是曾经的中央大学经济系主任、立法院院长童冠贤的公馆。此处宅院,据说柯庆施也曾经住过,目前保存相当完好。而以前的天山路134号,据说曾经是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马洗繁的宅院,但此宅院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