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
前段时间去医院看望一位患病的长辈,她患了晚期胃癌。才60多一点的她,原来的身体是很健朗的,此时却让病魔折磨得不成人样了,全身浮肿,肚子胀圆,整个脸部却瘦得皮包骨。整天躺在病床上,连向前来探望她的亲友打个招呼的力气也没有。让人看着心里痛惜。她虽然是个来自农村的老太太,目不识丁,却也是个明白人,从亲人的表情和亲友的言谈中,她自知时日已不多了。
傍晚的时候,她的女儿送来了饭。她已经两三天都不大能进食了,女儿只给她盛了小半碗粥,没有菜,只在粥里加了些白糖。当女儿将粥送到她嘴边时,她却艰难地支起身来,坚持要自己吃,她手颤抖着拿起了汤匙,一小点一小点地往嘴里送,当她吃到第三匙时,不小心一滴粥掉到了病床的被子上。这时,只见她那只握匙的手突然敏捷起来,迅速而麻利地用汤匙去刮起那滴粥。她女儿刚要阻止,她已经将那滴粥送到了嘴里。
那半小碗粥,她慢慢地舀,艰难地咽,吃了十来分钟,还剩下一半没吃完。她无力地垂下双手,示意女儿将米粥收起来,下顿再吃。当她看出女儿有不想要这点剩粥的意思时,双眼便执拗地看着女儿,等女儿收起了碗后,她才躺下身去,闭上了眼睛。但那小半碗米粥,在她睡着时就被她女儿倒进了垃圾桶。
一个生命即将消逝的人,却无法舍弃那些与生俱来的习惯,直至将它固守到生命的最后。而这些看似细微的习惯,却可以彰显其生命的本质,甚至于人格的魅力。直至今天,当我站在她的墓碑前,占据我脑幕的,就是她生命最后的那个拾粥的习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