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戳穿雾炮车‘治霾神话’:谁在吹?谁愿买?谁会信?”并曝光雾炮车财政采购潜规则。
8日,有雾炮车生产企业回函记者,承认宣传册造假,同时回复这一工具的“治霾原理”。然而,企业的解释同样遭到了专家反驳。
据《南方都市报》
企业承认宣传册部分内容造假
在华南地区雾炮车生产厂家A公司提供给记者的宣传册中,“设备亮点”一栏明确介绍到,该公司的“环保喷雾机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立项,并获得了国家资金支持”。
但在12月7日,记者就此致函A公司,却被告知“环保喷雾机并未得到科技部立项”。得到科技部立项的,是该公司的“铁路煤炭运输抑尘剂自动喷洒装置”。据了解,所谓抑尘剂自动喷洒装置,即为另一种喷雾设备,与抑尘剂无关。
记者发现,企业这类宣传的确影响到了采购单位。2016年,苏州市投入使用了一台多功能抑尘喷雾车。苏州高新区城市维护管理处维护处史主任告诉记者,他们是通过企业宣传册了解到这种雾炮车的,“每年苏州市环卫协会都会开会,会议期间一些厂家会对一些环卫机械化车辆做宣传推广,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建议市政公司购买。”
声称可降霾但不提供数据
与此同时,记者还询问了该公司所谓的雾炮车降霾原理。
根据A公司回复的内容,喷雾设备控制PM2.5,是指溶质(PM2.5)与溶剂(水)在结构上彼此互溶的现象。A公司称,喷雾设备制造的雾粒,有些能达到1微米-5微米,能与空气中的PM2.5粒子结合,加重并快速沉降。
此外,A公司声称自己做过实验,以证明喷雾设备确实可以降低PM2.5,但无法提供数据,理由是“实验数据仅供技术改进之用”。不过,该公司也在回函中承认,其实验数据“是定性的,非定量的,只能评价技术路线是否合理”。
对此,有专家同样提出疑问,“如果有实验数据的话,就能被称为定量,怎么能说是定性呢?”
专家称“室外用雾炮治霾肯定不现实”
对此,武汉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廖义德指出,空气中的PM2.5颗粒,有些是溶于水的,有些是与水相排斥的。即使与雾粒结合,这些斥水颗粒也会很快脱离。
廖义德表示,要想制造出1微米-5微米的雾粒,用现有设备是很难做到的。廖义德说,雾炮喷出的雾粒可能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都有。“但1微米-5微米的雾粒,能占总数的多少?”
对于雾粒能不能治霾,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说:“在室外使用雾炮治理PM2.5,肯定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