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4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1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继张纯如之后,华人学者再书国殇
十年十易其稿,创作小说《南京不哭》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华裔物理学家郑洪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顾炜 摄

  “书成国恨心犹烈,唱罢梅花意未休。”继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之后,又一位国际知名学者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痛诉国殇。12月5日,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知名华裔物理学家郑洪携带新作《南京不哭》(Nanjing Never Cries),在宁举行新书发布暨研讨会。该书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为背景,取材于幸存者真实经历,历经10年创作。其中文版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鹿伟 见习记者 赵冉

  小说取材于

  幸存者真实经历

  据悉,小说《南京不哭》以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为主题,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取材于幸存者真实经历,融合爱情、友情、亲情,讲述了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美国学者约翰·温思策和中国学者任克文,以及南京女子陈梅等人在南京所经历的悲欢离合。

  1937年夏天,南京城里,女学生陈梅与父母兄弟过着富足的生活;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约翰·温思策为了教授的头衔,踏入国立中央大学;温思策的同学、物理天才任克文在中大带领一支团队埋首研究,他的新婚妻子刚刚怀孕……这一切,定格于同年冬季。他们的命运与南京城的命运紧紧交织,见证了那段永世不能遗忘的血色岁月。

  作者郑洪,生于卢沟桥事变的两个月前,20岁赴美国。

  物理学家

  为何写这个题材

  多年前,郑洪就曾想写一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小说,让他下定决心创作,则源于一场学术辩论会。

  郑洪回忆,1995年的一天,他在办公室做研究,两位美国教授跑来要他去参加一个会议。那是一场名为“原子弹:迷思、记忆、历史”的讲座,台上4个主讲人,3个是美国人,一个是日本人。4个人罔顾历史真相,历数二战期间日本平民遭受的苦难和美国投下原子弹的罪恶,郑洪忍不住举手发问:“请问四位主讲人,如果一群强盗闯进了你的家,强奸了你的妻子,杀了你的儿女,还要割断你的喉管。警察打进屋来制服了强盗,救了你的命。这是一个警察暴力执法的故事吗?”全场鸦雀无声。

  会后,郑洪离开会场,日本人却追上来对他说:“先生,我不认识你,但你刚才说的话我字字同意。”他请郑洪在一张大纸上签名,要求日本政府为日本在二战期间的罪行道歉。

  其后,郑洪给《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杂志写了封信,声明广岛事件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恶果。几个月后,这封信被登出来,只剩短短半页。前述会议的一位主讲人,在同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篇幅至少是他的十倍。

  “身为一名物理学家,我明白原子弹的杀伤力,也为死伤的日本平民悲悼。但我们更有权对世界发声,把中国人过去深受的苦难说个清楚,唤醒装睡者的良知。”郑洪说,当时心里就想,要用英文写一本书,“那时候自己自不量力,花了10年才写完,完成了心愿”。

  为取材,他曾来南京生活了3个月

  1999年,郑洪利用麻省理工的定期休假来南京生活了3个月,住在一个没有抽水马桶的宿舍里,过着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

  “这样才能进入南京市民的世界里,才能够描写南京人的生活。”他坦言,有一天在街上,有人向他问路,“这是我在南京最骄傲的一刻,说明这个人不把我视为外人,把我看作南京人”。

  在南京的这段时间里,他查找南京大屠杀史料,采访了幸存者常志强和姜根福。“两位老人讲起多年前的惨事,不免流泪。”郑洪说,两位幸存者跟他讲了很多的生活细节,他把这些写在了书里,让人读起来非常真实。

  麻省理工破例出版,4个月加印3次

  郑洪说,当他的朋友把小说初稿拿到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社长最初一口拒绝,因为这个出版社一向只出版理工科技类专著,不出版文学作品。但她说可以翻一翻给些建议。两个月后,郑洪收到邮件,社长说她没“翻翻”此书,而是一字一句地读完。出版社决定破例出版这部作品。

  小说出版后,4个月内加印了3次,创造了华人作品在美国出版的奇迹。

  当获悉郑洪创作了英文版《Nanjing Never Cries》后,译林出版社第一时间推进了中文版出版事宜。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佘江涛表示:“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译林出版社此时推出《南京不哭》,不仅是向国际社会发声,重申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灾难,唤醒侵略者的良知,同时也是在告诫中国的年轻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有助西方民众了解这段历史

  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院长张宪文表示,郑洪教授用他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向西方世界重现了侵华日军的残暴和中国人民善良、坚韧、不屈的高贵人格。

  省社科院研究员、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卫星表示,书名叫《南京不哭》,但从整个内容看,也可以叫《中国不哭》,透过里面的人物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当年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暴行,以及侵华日军对中国家庭带来的苦难。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和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司锦泉表示,虽然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作品很多,但对西方民众来讲,还是太少。“《南京不哭》的出版,必将有助于海内外读者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他拿到书后,一夜拜读,很受感动。“没有宏大的叙事,而是通过几个非常生动的人物展现出来,就像朋友发生的事情。”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巡视员沈建国说,不同于以往的史料研究,《南京不哭》人性的视角,感人的情节和深刻的内涵一定会打动更多的海内外读者。

  英国记者连夜读完表示震惊

  郑洪说,前段时间有一位英国记者表示,连夜读完这本书后非常震惊,“英国记者说,他们不知道中国曾经发生过这么多的事情,他一口气问了我很多问题,本来约好的半小时采访时间,最后延长到一个半小时。”还有一位中国人专程从纽约开了四个小时的车到波士顿,登门拜访郑洪。“这位留学生说,他一看完这本书,便开车过来了。当时,他泪流满面地说,‘你写的就是中国,你令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他也参加了抗日战争’。”郑洪希望,中国人看到这本书会觉得写的是真实的中国,外国人看到会觉得这是他不知道的中国。

  十年创作,十易其稿

  现代快报:写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郑洪:我从小就对文学创作很有兴趣,对我来讲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学跟西方文学有很大差距。我没有看过西方的文学,也没有学过他们的文学课程。美国书商鉴于经济风险,不愿接受新人。我一个中国人,没有英文写作经验,又毫无名气,要写出一本书来有分量已经不容易,让人接受更不容易,所以我10次易稿才定稿。这是我觉得最困难的地方,要学习很多西方创作小说特有的风格,要重新学习英文等等。

  现代快报:您之前了解这段历史吗?

  郑洪:我祖籍广东,以前不太了解这段历史,后来慢慢学的。参考的资料主要是网上公开的,尽量把各方面的观点都消化。学习后,非常感动,8年抗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对于参加抗战的老兵我们要特别尊重。

  现代快报:这本书写了多久?

  郑洪:写了10年,但从想写到出版有20年了,十易其稿。最初写了1000多页,后因出版问题忍痛删改到350多页。

  相关新闻

  南京面向海内外征集国际和平海报

  12月5日,2017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启动仪式在南京艺术学院南门设计学院广场举行。2017年2月开始,南京将面向国内外著名设计师、设计机构、设计专业师生等征集国际和平海报,并将于明年国家公祭日前评选出金银铜等各个奖项,并在江东门纪念馆、高校、市区商业和公共空间巡回展出。

  据了解,本届主题为“不忘”和“未来”,从前期策划到最终展示将历时一年,计划征集作品2000件以上、展出100件。今后拟每两年举行一次。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鹿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