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召开地铁5号线主城区站点绿评会。此次绿评会邀请了15名绿评代表参加,包括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南京市建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和市公安交管局等5个相关部门共同参加。与会代表一致赞同本次绿评会的各项方案。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地铁5号线建设中有一大亮点,就是首次针对迁移树木,制定“一树一档”管理机制,确保树木成活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伟娟
关于工程
受地质影响,5号线车站施工只能明挖
南京地铁建设公司副总经理陈志宁介绍,在南京市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共有6条骨干线,覆盖了南京最主要的几条交通走廊。目前,地铁5号线是南京市线网中尚未开建的完整骨干线路。从客流预测数据来看,5号线远期全日客流量、客流强度是线网中最大的线路之一。
5号线所沿的中山北路、莫愁路、升州路以及大光路等道路公交满载率、道路饱和度均已超负荷。地铁5号线建成后能有效缓解道路压力,为沿线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5号线贯穿城市南北,穿越江宁和城区最主要的区域,与江南所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1条)和1条城际线路(机场线)均有换乘,换乘站多达14座,约占5号线车站总数的一半,是线网中换乘站最多的线路。
地铁5号线备受期待,因此,施工也备受老百姓关注。就车站为什么只能采用明挖法施工,地铁指挥部新闻发言人解释,这是5号线建设遭遇的不良地质决定的。
地铁指挥部新闻发言人表示,5号线所沿的中山北路、莫愁路、升州路、建康路及大光路等地段处于秦淮河古河道、长江漫滩,主要以淤泥质粉土、粉细砂层等不良地层为主,地下水埋藏浅、含水量丰富,具有流动性和承压性,工程地质条件极差。
如果在此水文地质区域采用暗挖,施工极易出现坍塌,引发地下管线断裂以及房屋倾斜等恶性工程事故。
关于绿化
为何要迁移树木?
建设车站主体和风道等的需要
南京市地铁指挥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地下车站一般由路中主体和附属结构(风道、出入口等)组成。主体长200米以上,宽20.1米以上。每座车站设置2个风道,出入口最少两个。
车站主体和风道一般为3米,出入口通道一般为4米。这些区域,若有行道树,就需要移植。
例如,中山北路上的福建路站处,行道树有4排,其中2排位于人行道边,行间距约30米,树的胸径相对较大,还有2排位于机非隔离带,行间距约17米,树的胸径相对较小。福建路站是换乘站,换乘客流大,车站宽度约24米。由此可见,车站施工期间,2排位于机非隔离带及人行道上的树木需要更新。
又如位于建康路上的夫子庙站,换乘节点已于地铁3号线建设时同步建设,本站5号线车站位置及宽度已固定。站位处行道树2排,位于机非隔离带上,行间距约20米。车站宽度为20米,车站施工期间,2排树木需要迁移。
迁移多少树木?
法桐最多,有471株要“搬家”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副局长贺永顺表示,前期,他们已经和地铁方沟通,对沿线树木进行摸排。受影响的行道树分布于大光路、建康路、升州路、莫愁路、上海路、云南路、中山北路等18条主次干道和街巷支路上。
贺永顺介绍,地铁5号线建设影响的行道树涉及法桐、槐树、香樟、女贞、雪松、栾树、枫杨、合欢、榉树共9个品种618株。其中涉及的法桐,将对有价值的迁移471株,对空腐严重或不具备迁移条件的39株进行移除。涉及其他树种,迁植108株。以中山北路为例,受地铁建设影响需迁移的行道树有268株,需移除的有24株,移除的主要原因是树木枝干腐烂、病害严重、根系腐烂无法起挖等。
此外,将对127株有条件保留的树木进行修剪。
如何减少迁移树木的数量?地铁指挥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他们制定了五大举措:
1.结合老城改造、环境提升,在拆迁可行的前提下,适度增加拆迁,调整站位,减少树木的更新;
2.掌握沿线树木的状态,在可调整的范围内,将站位(风亭、出入口)设置在树木数量少、生长状况不佳的区域;
3.增加工程措施,压缩施工空间;
4.在满足轨道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工程设计方案;
5.在工程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化恢复的要求,为地铁工程完工后绿化恢复留有条件。
如何保证存活?
“一树一档”,新家落户六合
被迁移走的树木能否成活,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对此,贺永顺表示,他们将从迁移时间、迁移技术、迁移后的养护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成活率。
贺永顺介绍,此次移植的行道树以法桐为主,移植期从12月中下旬到3月下旬。因为这个时期法桐处于休眠期,是全年最佳移植期。另外,对于被迁移树木的“新家”,市园林部门也精心挑选,定在六合平山森林公园。贺永顺说,平山森林公园是国有林场,土地面积足够,相对集中,立地条件非常适宜这些树木生长恢复,同时有林场技术人员专业维护,对树木生长非常有利。
针对迁移树木,南京市园林部门制定了“一树一档”管理机制,全程监控,责任追踪:
1.施工前,对所有需移植、砍伐、修剪和就地保护的树木编号、记录树高、树径、位置等信息,检测树木内部生长情况,拍照留档;
2.树木移植中,记录迁移时间、迁移单位、运输单位、定植穴尺寸、换土情况等,对起挖根系、原地下环境、主干包裹、树冠修剪、机车调运等情况拍照;
3.后期养护中,记录移植、修剪和就地保留树木每次浇水、施肥、抹芽、修枝、刷白等养护措施,定期拍照留档;
4.园林部门每年定期检查树木档案和树木生长情况,对树木施工和养护全过程全面监控,确保可以追溯各个环节,进行责任追究。
对于在站点建设中通过各项优化措施保留下来的树木,园林部门也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1.每棵树都进行保护性包裹,减少水分蒸发和施工机械损伤;
2.参照移植树木的方式统一编号,建立“一树一档”,跟踪记录;
3.为避让施工设备而修剪的树木,做好创面防腐处理;
4.埋置土壤墒情检测仪,常年观测土壤含水情况,合理浇灌;
5.树木长势衰弱时,及时挂促进大树生长的营养液等。
怎么恢复绿化?
树种风貌总量不变,景观质量提升
地铁5号线施工结束后,如何恢复沿线绿化呢?
贺永顺表示,恢复绿化的总体目标是“三个不变、一个提升”。“三个不变”指区域内核心树种不变、风貌特色不变、绿化总量不变,“一个提升”指景观质量有明显提升。
贺永顺表示,目前已经完成了涉及路段和站点周边的园林绿化景观恢复方案设计。5号线建成后,将按原道路恢复栽植行道树480株,另外还有一批因道路新建或改建增加的行道树。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恢复能得到保证,实际恢复数量将根据道路和站点建设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待地铁5号线建成后,会给市民提供更优质、更精美的园林绿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