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江苏下起了雪。寒冷的天气里,许多人都会使用抗冻神器——暖宝宝,轻巧又保暖。但是你知道吗,如果使用不当,暖宝宝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信?快来看看现代快报记者做的这组实验吧。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益/文 马晶晶/摄
真实遭遇
本想暖身体
结果皮肤被烫红
为了让自己好受一点,市民俞女士遭遇生理痛时都会在肚子上贴一个暖宝宝,“相比热水袋来说更方便,在室外也能用。”但是,有一次使用时她感觉特别烫,揭下来一看,肚子上已经被烫红了一块。
俞女士算是幸运的,在感觉很烫后就及时把暖宝宝拿了下来,但有不少人在使用时直接被烫伤。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医生林鹤介绍,近来,各种“低温烫伤”的病例多了起来。“有的是因为暖宝宝直接接触皮肤,有的是因为晚上睡觉抱着热水袋。”林鹤说,与明火导致的高温灼伤相比,热水袋、暖宝宝这类取暖设备释放的瞬时温度并不高,但是如果热量长期累积,对人体同样会造成伤害。
“实际上,等人体有感觉的时候,皮肤已经被烫伤。”林鹤说,在临床上,低温烫伤同样会引发水泡和红斑等,对皮肤的伤害与高温灼伤没什么区别。
快报实验
暖宝宝最高温度可达63℃
暖宝宝能烫伤皮肤,那温度肯定不低。近日,现代快报记者在某大型超市购买了一款暖宝宝,包装袋上写着“原装进口,冬天必备”,使用方法是打开包装后撕掉贴纸,直接贴在衣服上就可以,不需要捏压或者摇动,很快就能发热。另外,其显著位置还写着,产生的温度可以持续12小时,基本维持在40℃以上,平均温度53℃,最高可达63℃。如果放置在床铺上,温度有可能比正常情况更高。随后,记者买来体温计和红外线温度计,进行实测。
第一组:将暖宝宝裹在体温计上
13点20分,记者拆开一个暖宝宝的包装,直接将它贴在水银体温计上,裹了一圈。在此之前,体温计内的水银已被甩至最底部。
起初体温计几乎没有变化,暖宝宝摸上去也没有发热,但是半个多小时后的13点57分,体温计上的温度显示为38℃,已经高于正常的人体体温。到了14点46分,体温计显示温度已经超过最高的42℃,再继续下去,体温计可能会爆裂。
第二组:贴了暖宝宝的体温计放进毛毯
进行第一组实验的同时,记者在另一支体温计上同样贴了一片暖宝宝,并放进一块珊瑚绒毛毯中。相较于第一组温度的缓慢攀升,这组仅10分钟,体温计显示温度已超过42℃。同时,记者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发现,暖宝宝上温度最高的一处已经超过50℃。
14点50分,体温计放进毛毯一个半小时后,红外线温度计测量发现,暖宝宝下方一块毯子的温度最高,在45-46℃之间,而暖宝宝的自身温度在61-63℃之间,最高的地方达到63℃。此时的暖宝宝摸起来是烫手的。
16点20分,实验已经进行了3个小时,而毛毯的温度仍有41℃,暖宝宝的温度则为55℃。
第三组:碗底贴上4个小时,鸡蛋熟了
前两组实验体现的是数字,除了烫手,大家可能没有更直观的感受。于是,记者又进行一组实验。先将一片暖宝宝贴在一块巧克力派上,这时暖宝宝还没开始发热,红外线温度计测出派的温度是20℃。贴了20分钟后再测量,暖宝宝的温度上升到45℃,巧克力派则有48℃,打开包装袋,派外表的巧克力涂层和里面的夹心已经融化。
同时,记者将一只生鸡蛋敲开,放在锡箔碗里,然后在碗底贴上暖宝宝。4个小时后,蛋黄部分出现凝固,戳起来发硬。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显示,暖宝宝的温度为41℃。
专家提醒
接触60℃温度
持续5分钟以上
皮肤会低温烫伤
“皮肤接触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有可能造成烫伤,这叫作‘低温烫伤’。”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杜长明表示,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使用热水袋取暖时间不要过长,最好睡觉前放进被子里暖被窝,睡觉时取出来。”
专家还提醒,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冬天适合用空调取暖,不宜使用红外取暖器、电热毯、热水袋。这是因为80%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感觉神经麻痹,他们对温度的感觉减退,很容易被一些取暖产品烫伤,却浑然不知。
科普知识
发热原理:
铁和氧气
产生氧化反应
这款暖宝宝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活性炭和蛭石等。其实它的发热原理很简单,在初中的化学课本上都学过。那就是,铁粉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后产生氧化铁,铁被腐蚀的时候会释放出热量。
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保证氧化过程顺利进行。它还有导热功能,因此能均匀散热。蛭石是一种含水的硅酸镁铝,高温加热时会膨胀起来,具有很强的保温隔热性能,也能避免暖宝宝发热太快灼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