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是一座水城,千年古运河、古黄河穿城而过,骆马湖荡漾城畔;宿迁也是一座园林城市,一个个现代化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宿迁还是一个“天然氧吧”,生态环境优良,蓝天常驻,鸟儿都来这里“深呼吸”……
朋友们问起宿迁时,山东姑娘张媛如数家珍。张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几年前她研究生刚毕业就到了宿迁,当时形容起宿迁来,自己只能说得出三个字:“很宜居”。
为守护宿迁的碧水蓝天,让市民尽情“深呼吸”,更加生态宜居,宿迁市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按照天蓝、地绿、水清的标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减排治污,攻克大气污染难题,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孙旭晖 杨亦文
守住蓝天白云,每天都能“深呼吸”
“阳光很好,天也超蓝!还有大雁!”几天前,张媛在宿迁市泗洪县的洪泽湖湿地玩了整整一上午,回市区的路上,她随手在朋友圈里上传了一组照片。
几张简单的自拍,既没有精湛的摄影技巧,也没有借助修图软件,却让张媛的朋友圈积满了赞。张媛的老家在山东,研究生毕业后,她直接来到宿迁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张媛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宿迁,她说:“宿迁水美人美,是个特别宜居的城市!”
张媛说,“我朋友圈里家乡人比较多,好多人对宿迁的印象不深,宿迁当地的朋友就淡定多了。”其实在宿迁,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晒出蓝天和田园风光,每年还有不少外地游客特地驱车来宿迁,感受碧空如洗的蓝天美景。
当然,守住蓝天白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2013年11月起,宿迁持续开展市区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围绕重点防控区域和市区建成区域,开展市区空气质量提升行动。
2014年,宿迁相继开展创模攻坚四项整治行动、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并相继出台了《宿迁市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方案》《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考核办法》《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巡查办法》和《大气质量提升工作问责暂行办法》。
2015年,宿迁市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将8大工程45项任务分解至有关责任单位。同时,开展“1+1”周督查和每月一次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开展废气深度整治工作——“零点”环保检查行动。
留下绿水青山,也要保住金山银山
比起张媛这个外地姑娘,在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小伙徐浪的眼里,更多的是宿迁这片蓝天背后的变化和想要留住这片蓝天所下的决心。
他的老家耿车镇曾一度“名声在外”,然而这个名声却不是他们想要的。“整个镇子被废旧塑料和垃圾覆盖,不见空地、沟渠池塘和院落,焚烧塑料垃圾的黑烟四起。”
耿车镇,曾经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废旧塑料加工基地,最高峰时加工户达8000多户。每年,包括50万吨洋垃圾在内,150万吨塑料垃圾涌进耿车,给这里带来全方位的污染。
为了挥别“耿车味”,宿迁刮骨疗伤,修复被污染的乡村。全市44个村居整治环境,复垦土地2600多亩,整治河塘沟渠500多处,栽植苗木72万株。挖土机开进河塘沟渠,掘地三尺,挖走20万吨塑料残料,其中,耿车就占一半。耿车投入近1000万元,清理120多处河塘。
绿水青山保住了,金山银山也跑不掉。宿迁出台政策,向废旧塑料加工户提供信贷支持、创业就业培训,引导他们自主创业、转产转业。
除了大力支持引导现有规模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耿车镇还规划建设了占地1300亩的电子商务产业园。该园区采取“政府统筹规划、电商自主经营、市场引领发展、中心统一管理”的模式,重点培育“互联网+家具”品牌优势,是一个集家具生产、设计、展示、配套服务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集聚区。目前,该园区已入驻网店392户、物流品牌43个,其中,年销售额过百万元的网店达273家。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这是“小目标”
步行300米可以见绿,500米可到公园赏花——这是宿迁民生园林绿化建设的一个“小目标”。几年间,先后建成了古黄河水景公园、湖滨公园、古黄河雄壮河湾、印象黄河景区、三台山森林公园、鸣凤漙公园等一批体现宿迁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构筑大运河、古黄河、环洪泽湖、骆马湖及环城:“五大生态廊道”,系统化构建绿色屏障,完善城市外部与内部绿色屏障的生态功能,形成区域性大型绿色生态屏障。
鸣凤漙公园所在地曾是一块闲置的荒地,经过近一年的精心设计和施工,“水湾栈道”“城市绿芯”“水塬天地”“浪漫花径”四个功能区,打造出动静结合的休憩空间,营造移步换景、四季有景的绿化效果。
家住宿迁市区宝龙城市花园的张先生说:“原来这里就是一个垃圾场,早就荒废了。如今公园建成后,我经常和朋友来这里锻炼身体,感觉有这样一个公园特别好。”
鸣凤漙公园只是宿迁打造民生园林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按照“生态、精致、时尚”的城市建设定位,宿迁坚持“打造民生园林”的建设理念,结合城市绿化实际,在公共绿地改造提升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重点改造提升国土广场、丹郡绿地、嘉豪绿地、雨露绿地等31处街头绿地,建设下相公园等9个生态公园,着力打造民生绿化、民生园林。
除此之外,为构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不断增强园林绿化惠民便民功能,宿迁市按照“绿色、共享、便民、协调”的原则,积极推动单位庭院绿化空间对外开放,打破单位围墙、围栏壁垒,优化绿地空间布局,把单位庭院绿化孤岛向社会和公众开放,让更多的绿地资源走进群众生活。
目前,宿迁市首批对市农委、水务局、烟草局等10家单位实施开放式改造,将单位庭院开放改造出来的绿地与城市绿地进行有机串联,同时与周边区域的规划、建筑、景观等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单位庭院内部绿化、道路、设施公共化,形成城市共享绿地空间。
生态画卷刚刚展开,5年内不会停笔
“改革、青春、生态好”是宿迁的三宝。的确,头枕骆马湖,脚偎洪泽湖两盆绿水,腰缠大运河、古黄河两条“玉带”。大自然的馈赠与生态宜居发展的理念在这里交融碰撞,喷涌出宿迁满城的绿。近年来,紧紧围绕“生态宿迁、绿色家园”的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新路子。
即使是现在这个季节,走在宿迁任何一条街道上,眼里的色彩也不会仅仅是绿色这一种。
2014年秋天,宿迁推出4条落叶景观路,今年,宿迁又选择22处道路、公园、广场打造落叶景观,金黄的银杏叶、深红的红榉叶将城市装扮得浓烈奔放。
宿迁市园林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颜色并非随意搭配,树种也非盲目选择。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园林景观艺术表现力,宿迁专门制定《宿迁市园林绿化项目具美审查导则》,通过引入画家、书法家、摄影家等艺术家从平视、仰视、俯视不同角度,全景、远景、近景、中景、特写不同景深,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不同季节的景观构图进行评审,使园林绿化项目规划建设更符合美学要求。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宿迁这幅生态画卷在今后5年还会不停运笔。宿迁将致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围绕“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目标,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三大生态系统,积极构建大运河、古黄河、环洪泽湖、环骆马湖和环城五大生态走廊,让湖光山色、天蓝水秀成为宿迁最靓丽的名片;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服务业等生态经济,全面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让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成为宿迁最鲜明的特色。
天蓝、地绿、水清的宿迁
本版图片摄影 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