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龙
同乡好友小邓,就这么喊他喊了20多年。掐指一算,突然发现,他已经50岁,不“小”了。
小邓比我大一岁,而在外人看来,我至少长他5岁。他总是神采奕奕,而我习惯双眉常锁。“小邓”喊惯了,不太好改口了,我只好开始研究他,究竟为什么会显小?答案很明显,他做人做事很简单,心机不重,不像我们有时想得那么复杂、深远,也没有好多人那样患得患失。譬如吃饭吧,即使是他张罗的饭局,他一般都选择“叨陪末座”,主陪、副主陪,次陪的角色都留给朋友,他多以“打酱油的”心态自居,从不盘算或计较位子大小、地位尊卑。
他在电视媒体供职,一个招牌动作是,见到不熟悉的人就兴奋,就挨个递名片,附带一句:有什么好的线索,请通知我!一般在那种吃饭的场合,大家都是很“端装”的,很矜持的,懒得主动出击,其实是怕人小看。而小邓,他不管桌上坐着的是处长还是厅长,都要先让自己的名字喊响。他的高中同学,好多已是处级乃至厅级,他无官无职,却一点不急,只把他们当作一个个可以随时提供线索的线人,或者是电话连线的采访对象。
好多次我都发现,平和外表下的小邓,其实有些另类。他这个“另类”,某种意义上,可能是对当下采编团队的讽刺。他早年在企业一线做操作工,后来自考本科文凭,几经辗转到了电视台。一个没接受过新闻采访高等教育的人,成了最活跃的记者、工作量最大的记者,这确实让那些新闻传播学院读过N年的人有些汗颜。
有一次和小邓一起出去办事,跟采访根本不沾边。车在路上加速向前,他突然喊“慢”——原来,那边大马路边上,倒了一大堆建筑垃圾!太危险了,又是哪家工地的人瞎搞的!小邓以前是跑城管的,现在转岗做社区推广活动,这些也都和他没关系了。谁知道小邓拿起手机,电话拨给了这个辖区的城管队长,人家问了问地点,而后告诉他,他已调到另一个区任职,不归他管了。小邓又将电话打给另一个熟悉的人,把刚才的情况复述了一遍……
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回头经过那里时,垃圾堆还在。小邓放下电话,发起了牢骚:现在的人啊,镜头前说起来都一套一套的,其实一点服务意识都没有。都等出事了才出面,等领导过问了才现身,这叫什么玩意儿啊!
我难得见到他如此激动地吐槽。我从小邓身上,看出我的“小”来。我也是媒体人,业余时间一直写些时评、杂文,圈内微有薄名,自以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其实,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事,我常常是绕道走的,或者干脆装看不见。与小邓相比,我不过是嘴上有一套而已。而且,小邓还有着一些独门秘笈,他在地面频道已经做过几篇有影响的大稿子,由不得你不为他点赞。
小邓,蛮拼的,不可小看。不,明天起该改口喊他“大邓”,人家已经是50岁的人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