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和
1948年11月生于山东青岛,祖籍江苏扬州,现居南京市。擅长中国人物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多种画展,曾在香港、台湾、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在国内外众多画册、刊物发表,并为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及美术馆收藏,出版有《中国人物画传统技法解析》《萧和画集》《世纪画坛菁英——萧和》等专著。曾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并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嘉奖。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做过专题访谈,作为海协会大陆书画家代表团成员两次访问台湾。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分会理事,江苏省艺术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无为”与“中和”
章剑华:我上次去你工作室,提到你的工作室名字叫“无为斋”。“无为”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子最先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命题,以说明自然与人为的辩证关系。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认为道作为宇宙本体自然而然地生成天地万物,就其自然而然来说,称之“无为”;就其生成万物来说,又称之“无不为”。“有为”与“无为”是中国哲学一对范畴,中国人讲“无为”,更多的还是强调有为。所以我的理解,你工作室的名字,更多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为,在艺术上有为。
萧和:曾经起过一个名字叫“无为居”,请萧娴题的匾额,写成了无为斋,故一直沿用至今。“无为”是一种境界,是随其自然,顺乎自然,而不是刻意地去追求。从艺术上来说,“无为”是随机一切,一切东西都是水到渠成的,不刻意强求与追求。如果标新立异,为创新而创新,这种创新往往不是自然流露而是刻意追求,这就形成一种刻意追求求新求异的局面。我们看过去梵高的绘画,他的形式是非常新颖独特的,他的形式是感情的自然表现。他是一个精神病人,所以他看一切东西都是躁动的,没有一样东西是安定的。他用密集的、动荡的线条反映这个世界,这完全是他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与描绘,因而产生了前所未见的新的艺术形式,别人再机械重复也只是刻意模仿与追求。
章剑华:形式与内容应是艺术家内心的自然流露,我们在艺术上,不能完全去追求“有为”,艺术修养是随着时间的累积慢慢加深,功到自然成。看到你名字中的“和”联想到中国哲学中还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中和”,一度时期都批判中庸之道,好像不偏不倚、折中调和,不讲原则。其实我认为“中庸”是中国古人智慧、高明之处,“中庸”的哲学思想与思维方式即是在两极之间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最合理、最有效的位置与方法。既不是极端,也不是在事物两极之间直接取其中,而是找到一个“恰当”“合适”的位置和方法。所以我认为艺术也是如此,不是走极端。
萧和:对于“和”在绘画上,我所追求的不仅是平和的心态,更体现在追求绘画的主题上。比如我经常喜欢画的一个题材是“虎溪三笑”,其反映的是中国儒道释三教之间和谐包容的状态,因为当今世界很多局部地区的战争的导火索就是宗教,一个宗教里的不同派别也会发生斗争。反之中国有道教、儒教、佛教,佛教为外传,但在中国能很快扎根、发展,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局面,更加反映出中国人和谐包容的精神。
呈现精粹
章剑华:刚才我们从哲学的层面谈艺术,具体到你的绘画,我概括总结一下就是四个化:“系列化”“故事化”“特色化”“经典化”。 我看你的画不仅是一个个系列,每一幅画本身大多都是一个个故事。画都是平面形式感的,你的画不再停留在画面上,具有丰富内涵与耐看的故事性。艺术既是审美也具有引领教育作用,我觉得你选择的题材,故事本身都很有绘画的功能作用。
萧和: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提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宣扬善恶,抑恶扬善,具有教化作用。我想作为一个艺术家,尤其作为一个人物画家,他总要有一个社会责任感,有一份担当,人类需要的艺术永远是真善美,而不是暴力色情,或者极度膨胀的自我宣泄。习总书记说过要讲“中国故事”,我想通过我的绘画来讲中国故事,中国故事不是看图识字、看图说话,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揭示,给人以启发,给人以感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