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没有个性的人》
最有个性的精神写作
  《没有个性的人》
  
  穆齐尔的未完成的小说,分三卷,1930年出版了第一卷,1933年出版了第二卷。小说背景设在奥匈帝国的最后岁月。小说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主题,情节经常转入哲学思辨,以及对人类精神和情感的解剖。

  □育邦

  我倾向于认为罗伯特·穆齐尔是这样一座山峰,所有的人都远远地看到它,它超拔尘世,高耸入云,但是几乎没有人有勇气去攀爬,而是走到跟前,仰望一番,随后默默绕道走开了。

  毋庸置疑,穆齐尔是20世纪世界文学版图中最为宏大的星辰,他纵深广阔却不甚夺目。米兰·昆德拉不遗余力地擦拭着这盏神灯,试图让更多的读者发现他的光芒。

  他是一位“写作困难症”的典型患者。他的作品的难产度在作家群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例如为了撰写两篇总计一百多页的小说(《爱情的完成》和《对平静的薇罗妮卡的诱惑》),他用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而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还要“没日没夜地工作”。至于他的代表作《没有个性的人》的写作故事则更离奇:穆齐尔从1905年开始构思这部小说,20年代开始动笔,前后易稿凡20余次一直到他1942年去世,书仍然没有完成。也就是说,这部小说花了近40年的工夫(当然,它也是一部百万字以上的文学巨著)。

  1880年,罗伯特·穆齐尔出生在奥匈帝国境内维也纳的一个上层人家家庭。17岁时,父母把他送进寄宿制的维也纳军事技术学院。1903年他进入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数学和物理。1906年,他出版早熟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获得好评,该小说的背景就是军校。1908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但他还是放弃了可以成为大学教授并以其为职业的学术生涯,决定投身于写作事业。

  穆齐尔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自大,轻慢,沉默寡言,优雅,快乐。”埃利亚斯·卡内蒂是穆齐尔忠实的拥趸,他笔下的穆齐尔是这样的:“他具有乌龟的某些习性,许多人认识的只是他的外壳。一旦某个环境对他不合适,他就会一言不发……他不承认任何人具有优先地位,这是对的:在维也纳可以被称为作家的人中,甚至可以说,在整个德语区作家中,没有人比他重要。”他讽刺普鲁士科学院是“黑暗学院”,该学院拒绝吸纳他为会员,原因是“他太聪明了,无法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作性的作家”。

  一战爆发后,穆齐尔参军去了意大利前线。战争结束后,他慨叹自己最好的创作时光被荒废。而他死的时候,二战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他的《日记》中,他说自己生不逢时,遭遇了“倒霉的时代”,他一生都在试图搞清楚“欧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要这样糟践自己”。一战后,他迅速开出一份浩大的创作计划。1921年,他出版剧本《想入非非的人》,1924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三个女人》,都获得了文学奖项。

  穆齐尔不再满足于小规模作品的创作,而是把整个身心投入到一项根本无法展望未来的工作中。他要创作一部小说,描述维也纳上层社会,展示战前奥地利怪异的图景。这个奥地利正是“整个现代世界的一个极其清晰的缩影”。这就是《没有个性的人》。

  小说大致描述了这样一个情节:在奥匈帝国,人们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筹备1918年庆祝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在位70周年的活动。同一年,德国将庆祝德皇威廉二世在位30周年。所以,人们称奥地利的这个行动为“平行行动”。而1918年,这两个王国双双覆灭。主人公乌尔里希是这个委员会的秘书。中心事件是“平行行动”,中心人物是乌尔里希。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这部小说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一种序言》,是对主人公乌尔里希的介绍。故事的开始设立在1913年8月,此时乌尔里希32岁。在此之前,他有三次“变成一个著名人物的尝试”(与作者的经历颇为雷同),分别是当军官、工程师和数学家,但是都没有取得令他满意的成功。他寻找现实感,但最后他认识到,对他来说,可能性比中庸的、死板的现实性更重要。他退而采取一种消极被动的只对外界事物起反射作用的态度,于是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性格只取决于外部条件的“没有个性的人”。一种敏锐的分析被动性是他最典型的态度。

  第二部《如出一辙》,乌尔里希参与了一个名为“平行行动”的委员会,目的是筹备1918年的庆祝奥皇弗朗茨·约瑟夫在位70周年。在此过程中,乌尔里希渐渐看透现代现实的秘密运行体制,便思念互不相称事物的自由,憧憬某种纯真的、天堂般的体验。到了小说的下半部,乌尔里希反复体验到脱离现实世界的状态,体验到一种空间界限的消失。乌尔里希并不把这“另一种状态”理解为对理性的否定,这些经验一再迫使其对现实进行批判和审查。

  第三部《进入千年王国(罪犯们)》,乌尔里希在父亲死后,试图和胞妹阿加特一道去经历这“另一种状态”,在和她的共同生活中他才觉得生活有了意义。这“如出一辙”的、“幽灵似的”世界渐渐被淡忘,兄妹俩的爱是一次“进入千年王国”之旅,他们互相视作灵魂伴侣,或者如书中说的“连体双胞胎”。但乌尔里希自己明白,这种努力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没有个性的人》,这部煌煌巨著,究竟写了什么?绝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故事都没有。张荣昌教授在《没有个性的人》中文版的前言中说,说这部小说是一部“精神长篇小说”,未尝不可也。穆齐尔花了10年写出了小说的第一卷,于1930年出版,受到德语读者的广泛好评,奠定了穆齐尔的世界性声誉。评论家比尔总结说:“《没有个性的人》与迄今为止的所有德语长篇小说迥然有异……1075页中没有一行字言之无物,每一行字都对这部无可比拟的作品的整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书中写了什么?今日的整个世界。”穆齐尔的目标是整个世界,显然它包含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最为醒目的是,穆齐尔专注于人们精神世界和内心领域的书写。米兰·昆德拉说:“在穆齐尔那里,一切都成为主题,关于存在的提问。如果一切成为主题,背景便消失,有如在一幅立体派画上,只有背景。正是在将背景的取消中,我看到了穆齐尔所进行的结构性革命,重大的变化通常有一种不引人注目的表象。”在穆齐尔那里,一切均是主题,一切都是人类精神存在的必然性。这种趋向于内在的写作既是前辈从未涉足的,也是当时读者闻所未闻的。昆德拉认为,时代要求作家必须革新:“于是这样一个时刻到来了:寻找着自我的小说只得离开行动的可视的世界,去关注不可视的内心生活。”困难是显而易见的,穆齐尔把写作变成一种可思想的工作,借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片段、每一个情景不断延展,并且他的写作方式是一种“敞开”,面向不确定性的潜行。这种延展纷繁复杂,走向无限,从小向大逐渐生长为一个个无垠的小世界。在写作的细部,每一个场景、片段均在穆齐尔长久以来饱满的心理训练和细密敏感的感受力中展开,他专注纯洁,智慧澄明。

  1942年,在日内瓦,在贫困交加之中,穆齐尔溘然逝世。穆齐尔说,我认为,写一本书要比治理一个王国重要得多,而且也困难得多。诚然,终其一生,《没有个性的人》依然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伟大作家,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作品,还有某种伟大的写作精神。

  作为革新小说的宏伟实践,《没有个性的人》已然成为精神写作中的最高综合。

  穆齐尔所创造的宇宙足可以让我们长久地陷入遐思,不能自拔。

  罗伯特·穆齐尔

  1880-1942

  奥地利作家,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1906年出版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获得好评。后又出版短篇小说集《协会》、《三个女人》以及剧本《醉心的人们》等。他未完成的小说《没有个性的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之一。

  作家评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

  我很喜欢普鲁斯特,但我更喜欢穆齐尔。

  托马斯·曼

  在当代德语作品中,我从未如此有把握确信后世的判断。《没有个性的人》毫无疑义是最伟大的……这本书的生命将会超出这几十年,并会在未来获得崇高的荣誉。

  赫尔曼·黑塞

  这部奇特、细腻而深合时代的作品,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奥地利国界,正如赫胥黎的小说超出了英国一样。在精神层面上,不仅仅精微细致地体现了奥地利,而且大大超出了奥地利本身。这部作品的创作是越过奥地利,通达欧洲的一个伟大尝试。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