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1版:最新闻/江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大桥封闭后首日
扬子江隧道流量同比增70%
交管部门提醒,明天工作日,过江最好提前出门
  两位长江大桥的建设者走在大桥上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顾炜 摄
  扬子江隧道车辆虽多,但基本畅通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马晶晶 摄

  昨天是南京长江大桥封闭后首日,现代快报记者体验过江通道发现,尽管通过隧道过江的车辆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加,不过由于是周末,并未出现车辆积压导致交通拥堵的情况。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通过地铁、轮渡以及公共交通过江的市民数量也有明显增加。

  

  通讯员 地轩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瑞 刘伟娟 李娜 赵冉 马晶晶

  从扬子江隧道过江的车辆明显增多

  昨天早上8点半左右,现代快报记者跟随车辆从桥北逗号广场前往扬子江隧道,体验大桥封闭后首日的交通状况。车辆出发到扬子江隧道口,大约用了20分钟,虽然是周末,但前往隧道的车辆并不少。所幸,途中只有部分路口出现车多缓行的情况,交通秩序整体通畅。早上9点钟左右,在扬子江隧道往定淮门大街出口处,发生了一起小事故,导致该路段交通出现车多缓行的情况。

  现场执勤的南京交警五大队民警告诉记者,与以往相比,昨天早上从扬子江隧道过江的车辆明显增多。记者进入隧道后发现,隧道内的车辆车速并不快,交管部门一直在隧道内播放“车辆较多,保持车距”的提醒。

  记者在途中看到,仍有少数车辆在进入隧道后,因为没有提前选好通行方向,出现随意变道的情况。对此,交管部门提醒广大驾驶人,在出行前一定要确定方向,千万不要在隧道口犹豫,否则很容易引发事故,甚至造成堵车。如果驾车不小心走错了方向,请将错就错等到车辆进入江南后再作调整。

  昨天下午,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昨日隧道通行流量的最新数据。从昨天凌晨0点到下午3点,长江隧道流量(去掉1-5点封闭时间)累计达4.8万辆左右,同比上周增长达30%左右,扬子江隧道流量累计达5.7万辆左右,同比上周增长超过70%。

  摩托车、电动车、渣土车闯入隧道

  现代快报记者从该公司获悉,自28日晚大桥封闭到昨天下午3点,行人、非机动车、摩托车的数量呈快速上升态势,行人劝离成功率较高,基本没有进入隧道,但摩托车、电动车等速度很快,难以拦截,闯入率持续上升。另外,在车流量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渣土车仍然闯入扬子江隧道,极大地威胁到其他车辆的行车安全。

  由于长江大桥27个月的大修期间,70%以上的车主有意向选择扬子江隧道通行,该公司还制作了扬子江隧道消防逃生安全视频,希望引起市民的关注,指导车主在突发情况下安全逃生。

  明天将迎来大桥封闭后的首个工作日,对此,交管部门提醒广大驾驶人,尤其是江北居民,如果驾车从隧道前往江南,最好提前半小时出门。出发前了解一下路况信息,及时调整出行路线。如果路上不知道该怎么走,及时询问路口执勤的交警或者交通引导员,切忌随意变道加塞。如果发生了事故,在人未伤车能动的情况下,一定要尽快撤离现场,以免给道路添堵。

  地铁三号线、轮渡客流量大幅上升

  此外,现代快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昨天地铁三号线以及轮渡客流量明显增加。早上9点45分左右,记者在中山码头了解到,昨天早上5点多首班轮渡就有50多人过江,“平时首班轮渡不会有这么多人,从上午的通行量来看,虽然比不上以往周一到周五工作日的流量,但是从5点至9点乘客有4200多人,比以往周末至少增加了1500人。”轮渡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周一工作日的乘客流量估计还会增加。对此,该工作人员表示,下面还将根据大桥封闭后一周的乘客流量,适时调整轮渡班次。

  来自南京地铁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昨天上午10点,江北三大主要客流大站客流量均有明显增长。例如:泰冯路站进站客流量较上周六(10月22日)同比增长12.8%,天润城站进站客流量同比增长21%,柳洲东路站进站客流量同比增长26%。

  南京地铁按照既定的大桥封闭期间运输保障方案,于10月28日晚上,以及10月29日和30日,在3号线重点车站安排了220名专业人员加班保障,同时加强主要线路有岔车站、大客流车站、线网换乘站设备的巡检频次。为了迎接10月31日早高峰3号线的大客流,南京地铁已安排将近400名骨干人员做好各项准备。

  延伸阅读

  四名“老桥友”走上大桥讲述建设故事

  快报讯(记者 李娜 杨菲菲 见习记者 虞健熙)昨天是封桥后的第一天。虽然细雨绵绵,还是有很多热心市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与维修前的大桥最后合影留念。中铁大桥局第四公司的四名老桥工也来到了大桥上,向现代快报记者讲述当年大桥建设时的故事。

  四位老桥工董硕公、王方大、张振山、孙阿根年龄相仿,当年建设时,都还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为了建设大桥,他们从北京、天津、唐山、常州赶来,为大桥奉献了近十年的青春,并最终在南京安家落户。

  今年82岁的董硕公说起当年修建大桥的情景,不知不觉红了眼眶。他告诉记者,自己当年主要在水上施工,做电焊工作,最难忘的就是4号桥墩。“4号桥墩正好在长江中间,水流急,施工难度大。”董硕公说,当年要先将钢板圈拉到水下,做围堰,做骨架,抽水,筑基底,最后才能开建。“4号桥墩还经历过一次台风。那天送饭的船过不来了。本来我们的船上有一点儿船老大自己备下的粮食蔬菜,结果一个班几十号人很快就吃完了,还不够吃,就让人开着船,往我们的船上扔馒头。”董硕公笑着说,“拿着馒头直接往我们船上扔,有的能接到,有的就直接扔到长江里了。很好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