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陌生人的孩子》
一百年的
寻找与迷失
  《陌生人的孩子》
  [英]艾伦·霍林赫斯特
  译林出版社
  2016年8月

  感谢手机和网络,也感谢更早些的“简约派”,让喜欢开“长途车”的作家们不得不提早踩了刹车,小说变得短了一些,但是还是有些作家固执地钟情于长篇小说这种形式。

  曾经的布克奖得主艾伦·霍林赫斯特的新作《陌生人的孩子》长达500多页,体积像个怪兽,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对英国文化的足够兴趣,相信在今天很难有人坚持把它读完。但是好的小说,一定会被无数双眼睛盯住的,在任何时候都是这样。

  《陌生人的孩子》应该就是一部值得深读的作品。“谋篇奇绝,才华横溢。很久以来,我都没有读到这么好看的小说了”, 英国著名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这么评价自己同行的作品。

  一个年轻诗人造访朋友的庄园后,留下一首长诗。随着诗人的血洒战场,这首诗成了英国的经典,并走入了孩子们的课堂。于是有人四处打探, 想寻找诗歌背后的故事。这一找,就展开了百年的生活画卷。

  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也可以说有关禁忌的传说,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部侦探小说来看。

  

  现代快报记者 倪宁宁

  剑走偏锋的霍林赫斯特

  与在电视上美剧的一统天下不同,在文学上还算百花齐放,拉美、美国、法国文学算是很强的板块。英国文学有点英剧的味道,从来就不很强势,但因为有它所谓的英伦味道,还是吸引了不少中国读者。

  英国文化很是奇怪,传统与先锋混杂,就像有最现代的体制,也有最古老的女王。可能是传统过于强大的缘故,英国的小说不太追求太大的变革(早期的弗吉尼亚·伍尔芙除外),如果有变化也是内容上的出奇出新,比如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可谓惊世骇俗。艾伦·霍林赫斯特走的也是这条路子。

  霍林赫斯特是典型的学院派,牛津出身,做过《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的副主编,年轻时写诗,后写小说,获奖无数,比较重要的有毛姆小说奖和怀特海德终身成就奖。最重要的是,他在1994年,以小说《折叠的星星》斩获了布克奖。与劳伦斯一样,霍林赫斯特在内容上剑走偏锋,写的是同性恋的生活。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应该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不像现在已经走进大众生活了。

  《陌生人的孩子》也涉及了同性恋,可能是因为霍林赫斯特本身就是一位同性恋者的缘故,在他的作品中,这种情感不过是一种业已存在的现实而已。确实也是这样,在《陌生人的孩子》中,同性恋显得很平常,当然在小说故事所处的年代,它还是一种禁忌。

  “历史会记住霍林赫斯特不仅仅是一位同性恋作家,而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英国的《卫报》从这本小说出发评价霍林赫斯特应该是公允的。

  一首告别的诗

  英国从来不缺少写史诗的、写大部头的作家,在《陌生人的孩子》里,霍林赫斯特把时间纵深了100年。从1913年到2018年,霍林赫斯特用5个章节,5个特殊的年份叙述了两个家族的生活经历和坎坷变迁。

  1913年,大战未开,英国还处在相对平静的维多利亚时代。一天,在剑桥读书的乔治·索尔把自己的同学,也是“精神上的导师”塞西尔·瓦朗斯带到了家里。乔治的家是一个名为“两英亩”的庄园,有房子,也有带树林和池塘的花园。父亲去世后,乔治和母亲芙蕾达、哥哥休伯特、16岁的妹妹达芙妮生活在一起。塞西尔的到来,打乱了包括仆人在内的索尔家族的平静。帅气、阔气,兼文艺气十足的塞西尔立即成了“两英亩”的中心,几乎所有人都为之赞叹和倾倒。而索尔家族也充满了文艺气,喜欢瓦格纳的音乐和丁尼生的诗。女主人芙蕾达特地为客人准备了几场诸如诗歌朗诵会在内的小型PARTY。

  与索尔家族相比,塞西尔应该算是出身贵族,父亲有爵位,领地有上千亩,但是除了必需的骄傲之外,在剑桥已经颇有名气的新派诗人塞西尔不可谓不平易近人。对所有人来说,这应该是一次欢愉的周末。但是在传统的欢愉背后,却有着另外的插曲。塞西尔与乔治冲破友情的底线成了一对恋人,而塞西尔的风度翩翩,他不无粗野的吻也迅速俘获了16岁的达芙妮的心。

  达芙妮是个女文青,喜欢诗歌和时尚,她有一本很私密的签名本子,里面都是偶像和名流的签名。在塞西尔临走的晚上,陷入爱河的达芙妮请他在本子上签个名,如果有可能写几句话。塞西尔没有让她失望,在本子上写下了一首长诗《两英亩》,文字间尽是在此地感受,充满了留恋之情——在它们的树阴下,情侣们也将会/亲吻,把彼此的秘密倾诉……

  达芙妮以为是写给她的,性格内向的乔治以为是写给自己的,而母亲芙蕾达则以为是写给大家,写给“两英亩”的。

  三天影响百年

  塞西尔的离去,让索尔家族黯然心伤,真正的打击还在后面。仅仅一年后,一战爆发,热衷战争的塞西尔便报名参了军,他随部队开往前线与德国人作战,结果没有活着回来。

  没有活着回来的人成了英雄,活着的人需要继续活着,需要从诗歌中解脱出来。然后霍林赫斯特用了另外4章(分别是1926年、1967年、1985年、2008年)叙述了与塞西尔有瓜葛的索尔和瓦朗斯家族近百年的经历和变迁。对生活有着梦幻般向往的达芙妮嫁给了塞西尔的弟弟达德利。之后因为种种变故,她又有了两次婚姻。失去偶像和支柱的乔治完成剑桥的学业后,成了一位历史学家,娶了一位同行。塞西尔虽然已经离去,但是兄妹俩始终难以把他忘记。这是一段关于青春的回忆,也是一段现实。塞西尔的那首诗始终在提醒他们,他们之间曾经存在的秘而不宣的秘密。

  死亡会毁掉生命,但是可以堆砌名声。塞西尔死后,名声大振,不仅是战死的英雄,他的诗歌也被人翻了出来,刊登、出版,广为流传,甚至上了学生教材。而其中最享有盛名的就是那首《两英亩》。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成了昨天,现实成了历史。塞西尔的生平引起了很多传记作家的兴趣。他们想方设法找到与塞西尔生活有瓜葛的人,找到乔治和达芙妮,寻根问底。毫无疑问,他们的生活被打搅了,他们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他们的心情很复杂,是逃避,还是融入其间。

  为了所谓的“一市政厅”和纪念,塞西尔的弟弟达德利和达芙妮都先后出版了回忆录,但是和坊间的诸多书籍一样,都是泛泛而谈。而有一个人有望改变这种局面。

  真相难寻

  这个人名叫保罗,做过财务公司职员,当过教师,但是他被塞西尔吸引,他想做一名传记作家。保罗千方百计地寻访相关人士。最终他找到了达芙妮。达芙妮年事已高,而且岁月已经磨平了内心的波澜,她对少年时代的前尘往事已经没有追忆的动力。她甚至承认她之前写的回忆录里,所有的对话都是虚构的。谁还记得几十年前的点点滴滴呢。

  保罗在塞西尔的那首《两英亩》里嗅到了蛛丝马迹,结合之前的一些传闻和迹象,他勾画出了一幅前人没有涉及的图景:塞西尔与乔治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那首诗其实是塞西尔写给乔治的。保罗转弯抹角地询问达芙妮,其实达芙妮对此也是一知半解。真正知道真相的只有乔治,一位剑桥出身的历史学家。达芙妮让保罗去找乔治,保罗知道这只是一种讽刺,因为此时的乔治已经老得脑子不听使唤。

  即便如此,一无所获的保罗还是出版了他的《震撼英格兰》,在书中他宣称,达芙妮的女儿的父亲不是达德利,而是诗人塞西尔,而塞西尔与乔治之间也有过绯闻。

  此书对达芙妮的打击可想而知。但是谁也没法证实“震撼英格兰”的是真相,还是为了迎合市场的杜撰,因为“当时同性恋作家风行一时”。

  在整部书中,霍林赫斯特紧贴着每一个人物,但是又与每一个人物若即若离,他写的是他们的心理,而不是自己的判断。

  这应该是一本寻找真相的书,同时也是一本关于爱,关于时间流逝,关于欲望,关于误解、迷失,与局限的书。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