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3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高原”与“高峰”
  周京新 《写意花鸟》

  ——访著名画家周京新

  应章剑华之邀,周京新来到江苏省文联,围绕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等话题进行对话。

  坚守“笔墨基因”

  章剑华:五年一届的国家级美术盛典“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备受瞩目。前些天,我看到一篇题为《文化太差 画不出好画》的文章,是《中国书画报》记者对美术评论家陈传席的采访。他对本届展览的评价是:作品没有想象的好,不是十分理想。人物画的成就略高一些,这是好的方面;但也有问题,比如工笔画居多,写意画少了。写意画水平不是很高,工笔画跟风现象严重又没有突破,且拼凑的画太多,形式上制作性、装饰性太强。这些现象反映了全国美术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周京新:参观完这届全国美展,我有三个方面的感受:一是整体水平较整齐,因为这些作品毕竟是从各省推选上来的,没有特别差的,但能够让人驻足细品的也不多;二是类别、题材较为集中,可能有些非主旋律范畴的作品未投稿或未入选展览;三是从画种上来说,主要是工笔画和写意画,而工笔画所占比例大。展览中的工笔画大致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写实型;二是组合型。后一种看起来有新意,实际上突破性不够。写意画也分两种:一种是用速写加素描的老方法;另一种是将带有现代感的图式组合起来。由于写意画的难度较大,现在很多年轻画家都在搞语言而非笔墨,因此毛笔的书写性被淡化了,笔和墨的运用变成了程式化的符号而固定下来,因为这一符号在制作上有相当的保险性,一笔下去就能达到效果。他们把“制作”和“来料加工”当语言,相当于将绘画艺术变成一个“加工”产业,只追求产量,而不去创新。

  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所缺失的就是对中国画技术语言的探索。精神固然重要,但技术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精神便无法体现。中国画的技术语言指的就是笔墨的运用,一笔下去就能准确表达想要的,无论精神性的、技术性的、思想境界性的,还是个性拓展性的。

  构建“艺术高峰”

  章剑华:你刚刚说,当前江苏的中国画总体创作水平还是很高的。在新时期,我们是否应该组建这么一个团队,就像当年有傅抱石为领军人物的团队,能够打出我们的品牌。一个地区,文化建设只有“高原”不行,还有要“高峰”。有时候这支队伍整体水平很高,但似乎还没有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领军人物的影响力大。

  周京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江苏人才积聚不够,有关部门在人才的发掘、培养和推出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受江苏所处的地域文化影响,画家的心态较为平和,不会去争高低。基于这两点,我觉得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江苏的文化“高原”是由一批“高峰”组成的。如果从过去的30年间遴选出一些有实力和影响力的画家,宣传并推向全国,定能形成一个个高峰,这只是一个机遇的问题。其实,我觉得“高原”现象正是江苏文化实力的体现。

  章剑华:你说得很有道理,这让我想起了在一次展览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对江苏中国画的评价,他说其他省份推出来的作品,风格比较接近;而江苏的中国画作品多种风格,千人千面。这让我对江苏的中国画发展非常有信心。

  周京新:历史上的经典画派,是因艺术主张、影响力和活动区域相对集中等因素而形成的,从来都不是在风格上相互接近的。比如“扬州画派”或“新金陵画派”,就像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等,个人风格都很明显。接下来,我们可以把江苏的顶级画家组合起来,在全国巡展,再加以理论上的支撑,打响这个品牌。打造由一个个“高峰”组成的文化“高原”。(节选)

  周京新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美术创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协江苏省委常委、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