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技术的进步,诊疗水平的提高,学科实力的提升,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我们渴望站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制高点,去把握生命真谛,去成功救治患者;我们努力搭建高技术的平台,让立志于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能实现鱼得水游、鸟得高飞的梦想。
追溯我们作为附属医院的历史,几与南医大办学历程同步。医院在80年的岁月长河中,立德树人、弦歌不辍,汇集了一大批名医名师和临床教育家,培育了一大批卓越医学人才。
教育支撑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在医院的发展历程中,一项项科研成果载入史册:陈钟英研制出中国第一个获批的复方中药注射剂“苦黄注射液”,余自萍绘制成中国第一套“色盲检查图”,侯熙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脑脊液细胞学实验室……
1987年2月,医院召开首次科研工作会议,确立了科研在医院工作中居于先导、依托和关键的地位。至今,医院先后召开了六次科技工作会议,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奖励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上世纪80年代
脑外科侯金镐等开展的“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国际先进水平,获1988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8年,屠聿修、王瑞云等开展的临床应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研究,于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泌尿外科王成标的“弧形导针的研制和后尿道外翻褥式缝合术”获1987年国家发明协会铜牌奖和1990年国家发明四等奖。
心血管内科黄元铸等开展的“经冠状窦电灼左侧旁道治疗难治性心动过速”获198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世纪90年代
孙志坚等开展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获1997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皮肤科王秉鹤研究发现的“郎格罕细胞表达ige受体-fcri”获1994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肾科王笑云等开展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新技术系列研究”获本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先后获1996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1997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1世纪
2002年,王学浩等开展的“活体肝移植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5年,王学浩等开展的“亲体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06年,苗毅等开展的“实体肿瘤射频原位灭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8年,王虹等开展的“靶向SUR2/Kir6.X防治肺动脉高压新途径的研究”,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4年,心脏科孔祥清教授带领团队发明的“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器械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技术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图文)
2015年, 苗毅等团队开展的“胰腺癌关键诊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5年, 刘嘉茵等开展的“排卵障碍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孙倍成、唐金海等获得国家精准医学重大研发项目
如今,医院再谱新章,构建了一套符合医学发展趋势的人才终身教育培养体系,同时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收获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实现了诸多历史性突破,为医院行稳致远积蓄了厚实能量。医院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建立了科研创新、应用转化和产品化产业化三位一体、深度整合的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架构体系,主要科研指标和综合创新实力已跻身全国医疗机构第一方阵。
巨擘点睛龙破壁,精英立鼎凤鸣天。医院一以贯之的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日益彰显出深厚底蕴,涌现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在内的优秀人才队伍,摘取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代表性奖项。国际化进程蹄疾步稳,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诸多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密切合作关系;众多专家频频亮相于国际舞台,让世界听到了我们的声音,也推动了中国医学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