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3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七旬守边人对话北大学子
在无人区守边52年的魏德友受邀来北大,平凡中的伟大感动全场
  26日,老魏叔来到北大,与师生们交流
  北大的学生们观看现代快报在无人区给老魏叔制作的H5视频
  学生们被老魏叔的故事深深打动,观看视频过程中全神贯注
  交流会结束时,学生们还给老魏叔送上了自己的手绘作品,表达敬意
  老魏叔回答学生们的问题

  10月26日上午,一段悠扬的草原民乐,将一个关于承诺和坚守的故事,从2000多公里外的草原无人区,带到了北京大学校园。

  在新疆塔城中哈边境义务巡边52年的老人魏德友,受邀来到北大,跟师生交流长达半个世纪的守边故事。这是寂寂草原与繁华都市的一次时空碰撞,也是一个七旬老人与90后学子灵魂间的对话,更是一次两代人关于人生选择、关于家国情怀的促膝长谈。

  震惊!感动!致敬!这是一个半小时的交流结束之后,在场师生的普遍感受,“我们经受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郑春平 朱俊骏 鹿伟/文

  马晶晶 徐洋/摄

  两分钟视频感动全场

  上午10点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个会议室内,电视屏幕和投影仪上,定格着同一幅画面,一位老人迎着朝阳,升起了五星红旗。

  这是现代快报·ZAKER推出的H5作品《无人区·52 载守边人》的封面。今年76岁的魏德友,在新疆萨尔布拉克无人区,协助边防官兵戍边长达52年。每天,他赶着羊群,沿着边境线来来回回要走十几公里,52年来走了近2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5圈。

  今年7月,这则H5作品一经推出便爆红网络。短短20 天,在线 “陪老魏叔一起巡边 ” 的网友就超过130万,相关话题的总阅读量超过1.2亿次。老魏叔的故事还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上了《人民日报》……

  26日上午的交流会,就是从播放这则H5短视频开始的。一望无际的草原、庄严的界碑、赶着羊群孤寂的老人……神秘的无人区、神秘的边境线,短短两分钟,将现场的师生瞬间带进了老魏叔的世界。

  为何能坚守52年?追问答案

  其实,师生们对老魏叔的故事并不陌生。他们当中,有的之前就在朋友圈里看到或转发过这条H5。然而,当故事的主人公真正来到面前,大家还是难掩激动。

  在法学院读硕士的张闯,家就是新疆的。在他看来,自己的家乡很美丽,但也有自然条件不适合长期居住的地方,他问老魏叔:“是什么力量让您坚持了52年?”

  老魏叔的回答非常朴实:“ 我就是想为国家的安全出一份力。”他说,自己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老兵。当初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新疆屯垦戍边的,既然来了,就要坚守下去。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辅导员胡超则追问:“这52年,您的内心真的没有过犹豫和动摇?”

  老魏叔的回答坚定,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想离开过。既然有了承诺,就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兑现。

  刘孝男是北大的一名国防生,在他看来,老人的这种精神,应该与他年轻时候的当兵经历有关。果然,刘孝男刚一说出自己的想法,老人的眼睛立即亮了,腰板也一下子挺直:“ 我当兵的时候,接受过国防教育,当兵,就是要保卫国家的领土。”老魏叔说,他这一辈子,就是个兵。

  什么才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交流会上,很多学生喊老魏叔为“魏老师”,这让老人家很是紧张,“我没上过学,你们都是优秀的人才。”

  1964年,魏德友从北京军区转业后,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这么多年来从没离开过萨尔布拉克草原。有网友评价说,老魏叔用最朴素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才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关于这一点,同样是这次交流会的一大话题。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蒲定磐问老魏叔:“ 爱国的方式有多种,您为什么选择了这种坚守边境的方式?”

  “别的路也能走。但一开始我就选择了现在的这条路。”老魏叔说,他们住的地方比较开阔,也是两个哨塔之间的盲区。尤其到了秋冬,其他牧民都走了,自己更要守在那里,帮助边防官兵盯着边境线。

  在老魏叔看来,这些,只是自己为国家安全做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

  两代人的人生选择

  年龄相差半个世纪的两代人,在关乎人生的选择上,有了共鸣。

  来自社会学系的研究生李白感叹:“这样平凡而伟大的故事,是我们需要知道的。魏爷爷跟我们年轻学子对话,让我们学到了自己要怎么做,对于未来的选择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在李白看来,现在人们往往喜欢说“小时代、小清新、小鲜肉”,在圈子前面加了一个 “小”字,感觉人生的规划定义都小了很多。然而听了魏爷爷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后,她告诉自己:“眼界、心胸要大一些,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意识,如果每个人的心胸、责任意识能扩大一点的话,这种家国情怀,就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热伊丁 · 阿不都热扎克则请老魏叔给年轻人提一些建议,在人生的选择上,如何保持那份初心。

  老魏叔很坚定地回答:“ 年轻人自己想干的事,就要坚持到底!”

  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了掌声。

  学生向老魏叔鞠躬致敬

  有学生问老魏叔,这么多年来有没有什么遗憾,回答这个问题时,老魏叔的声音一下子低沉了,他说,自己和老伴最大的遗憾就是常年在无人区生活,没能照顾好几个孩子。

  听了这番话,社会学系的研究生陈钘眼眶湿润了,“在外人看来你们非常伟大,在我看来,就像在家里听我的爷爷奶奶聊天、讲故事一样。”她还心疼地叮嘱老两口,要好好保重身体。

  “魏爷爷和我爷爷一样,是‘疆一代’,我是‘疆三代’。”来自物理学院的学生刘清元自我介绍说,他的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的一个小农场。他的爷爷是广东人,后来和奶奶一起到新疆支教。老一辈兢兢业业的精神,让刘清元想到了新疆的一种树——胡杨,当地有一种说法,“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而他也一直用这种精神激励着自己。“我代表‘疆三代’向‘疆一代’致敬,爷爷奶奶你们辛苦了!”刘清元起立向老魏老两口深深鞠了一躬。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