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马崱屴(zélì)间,周旋多石佛。峰回路转处,满月殊不一。化身岂无谓,盖欲普济物。物无不度尽,寂照坐岩穴。试看春汇昌,熙熙登宝筏。曰相即非相,慈云亦须豁。”这是清高宗乾隆皇帝驻跸栖霞行宫时所写的一首《右千佛岩》。
众所周知,栖霞山千佛岩石刻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早开凿于六朝时期,现有佛像约500余尊,号称千佛岩,历朝历代都有修补和增刻。一张法国汉学家上世纪初拍摄的老照片,解开了重重谜团……
法国汉学家留下老照片
谢阁兰,全名维克多·谢阁兰,是法国著名诗人、作家、汉学家和考古学家,也是一名医生和民族志学者。其一生与中国结下深厚渊源,也因书写中国而负有盛名,他曾旅居大洋洲和中国,他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在中国酝酿或完成的,字里行间浸透着中国文化的养分。
他一生著作颇丰,著有《中国考古纪行》《中国伟大的雕塑艺术》等有关中国的书籍。1917年谢阁兰不远万里来到南京栖霞山千佛岩,拍摄了大量有关舍利塔、千佛岩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拍摄千佛岩的照片极其特殊和有意思。
为了查找照片,景区文化工作者前往法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在上百张谢阁兰拍摄的珍贵的照片中,终于找到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的具体位置位于栖霞寺舍利塔后千佛岩的南唐“徐铉和徐锴”摩崖石刻处,为一龛两菩萨的形式。
在和现有的佛龛进行仔细比对后发现,这张黑白的老照片中石窟内没有一尊佛像,且佛龛周围的表面仍是以前的遗迹,没有水泥修补过的痕迹。在法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对于这张照片具体年代的说明是“20世纪的第一季度”,也就是上世纪20年代期间,从时间上是符合谢阁兰来到栖霞山的时间。
原来千佛岩造像曾经重修过
据《栖霞山志》中记载:栖霞山千佛岩佛像,1924年—1925年间,被当时栖霞寺的主持若舜法师用水泥修补过。有的是直接修补,有的是重新安装等等,但是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石窟的周围并没有水泥修补过的痕迹,保持了原来的风貌和特征,且石窟的下方有一个不大的缝隙。从缝隙里可以看出是空的,没有任何的填充物。而现在的石窟下方的这条缝隙及周边都有水泥修补过的明显痕迹,颜色发白。
此外,在这张老照片的上方,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现在石窟的上方有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黄侃的石刻题名,而谢阁兰拍摄的这张照片中却没有。
据《黄侃日记》中记载,黄侃于1929年5月31日来到栖霞山,这张老照片中,却没有“黄侃”的石刻。综上可见,谢阁兰拍摄的这张照片应该是在1924年之前,而现在石窟内存在的两尊佛像,很可能是若舜法师在用水泥修补千佛岩石窟时有意重新安放上去的。
谢阁兰除了拍摄有关栖霞山的照片外,还考察了许多南朝的石刻。小小的一张老照片反映和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大量历史信息。从这张照片中我们看出千佛岩的部分石窟造像在民国时期就已经缺失了,这为我们研究栖霞山的历史和文化又增添了宝贵的财富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