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鉴证抽丝剥茧,悬疑奇案逐一侦破……由香港无线推出的《鉴证实录》曾吸引了无数粉丝,不少人很好奇,现实生活中警察是如何对犯罪现场进行勘验、鉴定,从而缉拿真凶的。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走进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指纹比对、痕迹检验、视频还原……看警察演绎现实版的《鉴证实录》。
通讯员 宁公宣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顾元森 王瑞 丁晟/文 马晶晶 顾元森/摄
有了指纹如何缉凶
指纹提取-寻找特点-电脑筛选-肉眼比对
昨天,由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承办的“2016年度南京市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现场勘验技术员技能竞赛”,在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举行。经前期选拔,由南京市公安局筛选出来的50位“刑事技术高手”参加最终决赛。竞赛内容包含日常现场勘验绩效、理论知识、现场指掌纹系统检索比对。
考完了理论,50位警察进行了上机指掌纹比对。比赛现场,现代快报记者看到,每位警察面前有一台电脑,屏幕上是放大的指纹、掌纹,警察们正在仔细观察。
南京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的民警告诉记者,指纹比对看似简单,实际上对警察的要求非常高,先要对给出的指纹、掌纹进行仔细观察,看出指掌纹的每一项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利用电脑在数据库中进行筛选,筛选过后范围会大大缩小,接下来就要凭肉眼逐一比对。“时间是1小时,优秀者可以在1小时内比对出3个指纹。在很多案件中,提取到的指纹非常关键,指纹比对成功就能锁定嫌疑人。也就是说,1小时内比对成功3个指纹,相当于破了3个案子。”
据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物证鉴定所所长荣玉山介绍,通过此次技能竞赛,可以检验南京公安现场勘验人员的技能,推动现场勘查技术进步,培养学习型、技能型、专家型的刑事技术人才。
弹道痕迹也会说话
用的什么枪和子弹,一检测就知道
今年“十一”上映的《湄公河行动》,是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的。2011年10月5日,13名遇难船员的尸体被打捞上岸,他们浑身缠满胶带,身上有无数枪眼。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一定还记得,中国警方到达湄公河后通过弹道测试激光仪,对遇袭船只上所残留的弹道痕迹进行检测,最终确定13名船员是在船上被集中杀害的,且子弹发射非常密集,均是在船舱内定向发射。
昨天上午,现代快报记者参观了弹道鉴定工作场所,面对冷冰冰的仪器和很多专业术语,一时间还真看不懂鉴定是如何进行的。对此,荣玉山通俗地解释了一番:一枚子弹通过射击离开枪管后,借助动力在空中移动时形成特定的轨迹弹道,也就是弹头的运行轨迹。不同的枪支使用的子弹不同,所产生的动能也就不同,而子弹发射后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轨迹。发射过程中产生的弹药残留等,都会在移动轨迹中留下痕迹,因此通过鉴定弹道轨迹,不但能检测出子弹的运行方向,还能鉴定出造成痕迹的枪支和子弹,这也是当初为何9名泰国军人主动投案自首的原因。
中国警方在调查“湄公河惨案”时,发现船上以及遇难船员尸体上的弹孔很明显是AK47造成的,不像是因毒品与泰国边防军发生枪战,因为泰国军人用的枪一般是M4A1,毒贩大多用的倒是AK47等大火力的枪械。且所有船员均是在船上遇难,弹道痕迹也显示为近距离射击。此后不久,泰国方面发布消息称,有9名现役军人主动投案自首。后经调查,这9名涉案军人与毒贩有染。
脑出血是因伤还是因病?
通过血管破裂口,揪出“凶手丈夫”
在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下属的南京法医中心,现代快报记者见到了从业10年的女法医汤晓蕙。
2012年8月,江宁区的周某在家中受伤,经抢救10多天后去世,她丈夫称她是撞墙自杀,而医院检查发现她有严重的脑出血。判断脑出血是因伤还是因病,需要先找到血管破裂口。要知道,人的脑血管有成千上万条,细得就像蛛丝一般,有些血管的破裂口只有几毫米,而每一个切片的厚度又只有几微米,想在满是血肿的检材上找到血管破裂口,无异于大海捞针。
为了判断出死因,主检法医汤晓蕙凭着多年的经验,最终找到了血管破裂口。经她仔细检验,确认周某的脑出血是因为外伤引起脑底动脉破裂所致,而这种外伤并不符合撞墙所致,应是由拳击下颌部引起的。最终查明,周某是被其丈夫击伤的,最终她的丈夫受到法律制裁。
一台普通的解剖检验通常要耗时两三个小时,而汤晓蕙完成一台病理解剖需要四五个小时,除了考验体力,更是对脑力的考验,因为解剖中还需要对形态学变化,案情、死因的推测证实和排除进行快速思考。从事病理学检验10年来,汤晓蕙参与凶杀、交通事故、非正常死亡、医患纠纷等各类重大疑难案件的尸体解剖已达700多次。
食物中毒怎么查?
毒物鉴定师借助仪器让物证“说话”
装着各种试剂的试管,大型仪器运作时发出低低的轰鸣声……这里不是科学家的实验室,而是刑警支队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里的微量物证检验室。
2013年,4位市民吃了在秦淮区一农贸市场买的芝麻糊后出现中毒症状,这起“黑芝麻糊投毒案”当时广受关注。黑芝麻糊究竟有什么问题?毒物鉴定师运用各类先进仪器和检验方法,从各种检材中抽丝剥茧,找出了让人中毒的生物碱成分——“乌头碱”。
荣玉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警方缴获的毒品、毒物、微量物证等检材,一般会送到这里做定性和定量检验。记者看到,理化实验室里的设备很多,有大分子检验仪、炸药检验分析仪等先进仪器,检验人员借助它们对检材进行细致的检验、分析。有时候,警方也会请来研究所的专家共同协作。
荣玉山表示,其实理化实验的范畴非常广泛,交通事故产生的汽车碎片,案发现场的泥土、植物、油类,如果在破案过程中需要,它们都会被送到理化检验室,因为毒物鉴定师们有的是办法让这些物证“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