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6版:快报·无锡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灵山 顾建平 摄
  蠡湖夕照 王继东 摄
  璀璨元宵夜 徐竞峰 摄
  春天从这里开始 孙善平 摄
  传感网创新园 潘晓明 摄
  江阴大桥 徐建明 摄
  锡东高铁站 陈锡铭 摄
  水产之乡 张波 摄
  天下第一村 任雄 摄
  人勤茶香 朱卫德 摄

  今后五年,全无锡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围绕奋斗目标,抢抓战略机遇,突出发展重点,加大推进力度,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更高台阶。

  

  匡笠

  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决破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让创新成为无锡最鲜明的城市品格。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聚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一区三核多特”的创新发展格局,努力走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前列。

  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军民融合式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科技小巨人企业。

  鼓励开展协同创新,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客等创新主体的互利合作,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效益。

  坚持把科技创新的重心放在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上,努力在重点产业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批独创独有技术,转化一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加快由“无锡制造”向“无锡创造”转变。

  改革科技体制机制,完善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建设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努力营造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

  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以“高精尖缺”为导向,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集聚一批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新型技能领军人才和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

  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加强本土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努力以高层次人才支撑企业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发展。

  建立完善新型企业家培育机制,实施企业家铸造工程和青年企业家“基业长青”工程,打造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新锡商群体。

  强化党管人才工作,健全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匹配的收入分配制度,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引导和推动企业采取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调整布局等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为增加有效供给腾出宝贵的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

  大力化解非住宅商品房库存,有效化解部分地区住宅库存,实行经营性用地供应计划刚性管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企业债务结构,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

  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降成本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

  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深入排查突出的短板和不足,逐项制定落实措施,确保全面达标。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分类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

  加快建设要素市场体系,统筹推进和实施水、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注重运用差别价费政策,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地方金融产业,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政府管理创新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组建行政审批局,加快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资源,减少执法层级。

  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

  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规范社会中介组织发展。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流程优化简化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坚定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要围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传承工商基因,弘扬工匠精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

  提高产业发展层次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石墨烯、增材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加大力度推进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办好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高标准建设物联网小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两化融合为切入点,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突出机械、纺织、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制造业领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能源机车、新材料、高端纺织及服装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努力建设全国领先的“智造强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数字经济、创意经济,推动产业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检验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发展旅游休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促进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孕育成长。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创新完善现代新型农业经营、农业产业、农业物质装备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支持保障五个体系,提升农业绿色化、精品化、园区化、融合化和智慧化水平。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按照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加强对生产力布局和资源环境利用的空间引导与约束,合理确定产业用地规模、布局和形态。

  推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旅游度假区优化整合,加快形成产业发展集中集约、特色产业带差异发展的良好格局。

  加强对产业用地的绩效管理,盘活工业闲置土地资源。加快旧园区、旧厂房改造升级,转型建设一批都市型产业载体,打造一批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示范区。

  有力有序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布局与城镇空间的协调互动、形态建设与功能开发的协调发展。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集聚,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上市公司的“无锡板块”。“十三五”期间,引育一批投资规模超100亿元的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产业项目;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核心技术,年销售额超5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一批经营业绩好、盈利能力强,年纳税额超10亿元的纳税大户;发展一批竞争优势明显、资本运作能力较强,市值超500亿元的上市公司。

  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装备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成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

  积极推进全面开放战略全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开放型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坚持对内对外开放联动互动,全面融入国家和省开放发展总体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

  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努力把无锡建设成为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主动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积极推进南北挂钩合作。

  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纺织、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在境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

  大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鼓励企业境外投资由加工制造环节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环节延伸。

  积极开展境外园区建设,重点推进柬埔寨西港特区建设,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样板园区。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重点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开拓,稳住传统市场份额,扩大新兴市场出口。

  不断优化进出口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外贸自主品牌,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争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打造中国服务外包高地。

  探索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争创中国(无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加强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世界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企业。

  拓宽外资利用渠道,瞄准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活动,提高利用外资的成效。

  鼓励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外资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促进跨国企业在无锡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管理一体化发展。

  突出重大项目招引,集中力量引进一批带动力、辐射力、影响力强的重大项目,实现利用外资总量和质量的“双提高”、领域和层次的“双突破”。

  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对国家级开发区,着力提升创新功能和社会功能,增强综合竞争力,提升在全国开发区中的位次;对省级开发区,重点在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上下工夫,实现错位发展、差别竞争。

  推动开发区升级,支持惠山经济开发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提升新吴、江阴等综合保税区功能,加快无锡工业转型集聚区、苏南快递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支持开发区建设创新园区、智慧园区、金融园区、生态园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

  推动开发区在引进重大产业项目上取得突破,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优化对外开放环境

  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创新政策,推动中韩(无锡)科技金融服务合作区列入国家支持计划。

  推进外贸便利化改革创新和外汇便利化管理政策落地,全面推行口岸管理部门一次通关新模式。

  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搭建“走出去”的公共服务平台,着力优化境外投资管理流程。

  加快航空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综合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在更高层次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无锡在区域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要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市域城镇体系及空间发展形态,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新农村建设,把无锡打造成为长三角现代化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

  强化长三角区域合作

  积极参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合作共建,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合作交流,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

  主动接轨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强化锡沪同城效应,在承接服务上海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推动苏锡常都市圈建设,促进苏锡常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一体化。

  推进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共同打造沿江特色产业集群,拓展无锡向北发展腹地,在推动苏南提升、苏中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

  优化市域城镇体系

  突出规划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和城镇规划的相互衔接,精心描绘城市未来的“成长坐标”。

  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明确不可逾越的底线,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优化市域空间结构,加快构建以无锡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江阴、宜兴为副中心,以重点镇、特色镇为支撑,以规划发展村庄为节点的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加快锡澄锡宜一体化进程

  统筹老城区更新与太湖新城、锡东新城等新城区建设,促进核心城区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提高无锡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

  推进江阴、宜兴“两翼”发展

  ——江阴:打造沿江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当好无锡融入长江经济带和辐射苏中、苏北地区的桥头堡;

  ——宜兴:向苏西南、浙西北、皖东南地区拓展腹地,将宜兴打造成为苏浙皖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强化“一体两翼”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宜马快速通道、锡宜高速拓宽、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锡澄运河“五改三”工程、锡溧漕河整治、S1市域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积极规划建设通用机场,促进锡澄锡宜加快一体化发展。

  提高城乡建设品质

  强化依山、沿河、滨湖、临江等具有无锡空间特色的景观塑造,进一步彰显无锡山水城市的灵秀特色、江南水乡的精致特色和工商名城的人文特色。

  推动城市住宅、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等不同功能区的有机组合,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方便居民工作生活。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排涝能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区。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让无锡农村的环境面貌普遍改善、特色风貌充分展现。

  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机制

  全面统筹城乡建设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无锡常住人口城镇化的“含金量”。

  加快土地、户籍、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度创新,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城镇化由注重速度向注重品质提升转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