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还被公认为中国最牛的爹,9个子女个个是才俊,其中3个儿子还是院士。他就是梁启超。
昨天,由南京市文广新局、天津市河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博物馆总馆主办的“一生家国梦 几代赤子心——梁启超家风图片展”在瞻园正式开展。展览通过“耕读传家”“素位而行”“赤子家风”“满门俊秀”四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梁氏一家几代人“爱国、务实、上进、勤俭”的家庭教育精神和心怀家国的赤子情怀。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文 施向辉/摄
提倡女学
认为母亲性格影响孩子
“梁启超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教育家,他主张男女平等,主张创办女学。”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副馆长马霞介绍,为了推行自己对女子教育的主张,梁启超曾计划先在上海创办一所女子学堂,逐步推广至各省府州县。为此,他写了《倡设女学堂启》。
在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上,梁启超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的影响多于父亲,母亲性格好坏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树立。梁启超没进入私塾之前,是他的母亲教他认字,母亲很少责骂他,总是面带笑容。不过,他6岁时因为说谎,被母亲罚跪并受到鞭打。
马霞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梁启超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梁启超在给孩子们的信中写道:悲观是人心的毒菌。他教导子女,做人就是要有独立的人格。梁启超非常爱国,他也教导子女要爱国如家。9个子女中,有7个曾到国外留学,但都义无反顾地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国内。
崇尚趣味教育
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梁启超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和子女的书信往来有几千封。”马霞说,从梁启超的家书中可以看出他对子女的尊重、关爱。他把子女看作是平等的朋友,写信交流所谈话题广泛——文学、历史、家常、人生无所不谈,亲切自然,不装不端。给孩子们写信时,他温柔、啰嗦,称呼也是“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老baby”“达达”“忠忠”等,发自内心的亲昵。
在家庭教育上,梁启超崇尚趣味教育。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精神,有了精神就能把任何事情做好。“梁启超的二女儿梁思庄,高中毕业后在国外上大学,梁启超建议她可以学生物学,因为国内当时还是个空白。梁思庄听从父亲的建议,选了生物学,但后来发现自己对生物学没有兴趣。梁启超知道了之后,写信给梁思庄说,‘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马霞说。
不看重文凭
强调要打好基础
梁启超的9个子女,每个都学有所成,而且每人的专业都不一样。大儿子梁思成是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他们俩都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最小的儿子梁思礼,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此外,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梁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梁思庄,图书馆学家;梁思达,经济学家;梁思懿,社会活动家;梁思宁,曾参加新四军。
这次的“梁启超家风图片展”展出了很多老照片。“梁启超开创了上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马霞说。
对于求学方面,梁启超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他还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