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 民生篇
民生优先,常州人看得见摸得着
  常州奥体中心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百城千村交流活动
  西太湖马拉松
  西新桥三村社区邻里守望点

  走出家门,就能找到“10分钟体育圈”;“老老人”独居在家,每天都有“小老人”志愿者上门敲门看望……从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到就业和发展机遇,从普惠制惠民政策到困难群众保障,常州已经织就一张民生安全保障网。民生优先发展成果共享,成为常州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感受。这不,在前不久公布的“2016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名单中,常州排名第11位。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李梦雅 刘国庆 葛小林

  316个社区建成“10分钟体育圈”

  每周日下午,家住新北区燕兴社区的李建国都会约上球友,去小区一路之隔的国英小学打羽毛球。“以前要开车出去找地方打球。现在国英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了,走过去要不了5分钟,家门口就能锻炼。”李建国说。

  今年60岁的陈梅珍阿姨,从家里出门几分钟,就能去小区里的健身广场跳广场舞,她还是社区里的体育指导员,每天负责小区的广场舞。

  燕兴社区工作站站长周英平告诉记者,社区1.1万左右人口,有20个体育指导员。出门几分钟,居民肯定都能找到体育设施锻炼。这两年,社区里各类业余运动比赛越来越多,“这说明,爱运动的人越来越多。”

  常州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陈新荣介绍,目前常州基本建成市、辖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居民小区)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全市316个城市社区全部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7m2,名列全省前茅。

  2013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常州签订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共建协议。2015年4月,常州市本级及辖市、(区)均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些荣誉得益于常州市委、市政府连续9年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连续5年把“体育惠民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据陈新荣介绍,常州在做好体育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在全市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2014年,常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施办法》,探索建立政府财政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相关制度。这不仅激活了沉闷已久的体育市场,带来的还有全民健身如火如荼。

  据悉,常州立足本地实际,引领广大人民群众齐参与,营造全民健身、全民共享良好氛围的做法,已经被业内赞誉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常州模式。

  “小老人”和“老老人”结对守护

  社会老龄化以及空巢、独居老人的增多,带来的还有心理问题、安全风险。在常州,以覆盖到全市各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开展的“邻里守护”,给这个问题做出一份有效的答案。

  李炳发老夫妻家住常州市西新桥三村社区。78岁的李炳发中风多年,老伴身体也不好,两人至今记得之前惊心动魄的一幕:李炳发摔倒在地,妻子去扶他,却被他压住,结果两个人倒在地上都爬不起来。正在两位老人挣扎和绝望的时候,和他们结对的“邻里守护”志愿者蒋小保上门问候。蒋小宝将两人扶起,随后通知了他们的子女,并及时将李炳发送医。

  西新桥三村社区于2014年启动“邻里守护一家亲”,摸排出社区里独居、空巢老人年龄大的“老老人”,然后让住在楼上楼下、60多岁的“小老人”志愿者,和他们结对守望。每天,这些小老人都会“敲敲邻家门、看看邻家人、聊聊邻家事、叙叙邻里情”。

  2015年9月,常州在全市启动“邻里守护”老人志愿互助活动,截至2016年8月底,全市成功结对5万余名老年人,结对率达到91%。

  成果共享,织密民生安全保障网

  全民健身、居家养老,是常州民生惠民的一个缩影。这些年,常州持续注重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普惠共享,织密了一张民生安全保障网。

  5年来,常州全面实现低保、孤儿、优抚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供养保障标准的城市并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40434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7.5张。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慈善最高荣誉——慈善“七星级”城市称号。

  5年来,常州市实现中低收入家庭保障全覆盖,将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分别通过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予以保障,做到“有一户、保一户”。

  5年来,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了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市每千人口床位数5.16张、执业(助理)医师2.55名、注册护士2.67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年来,常州实现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成为苏南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员随迁子女90.22%在公办学校就读,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感言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为社区邻里帮帮忙,我觉得很开心。

  

  ——西新桥三村居民 蒋小保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不但给体育社会组织提供了自我造血功能,还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健身运动中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专业的运动。

  

  ——常州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会长 汪忠

  点评

  回顾常州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从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到就业和发展机遇,从普惠制惠民政策到困难群众保障网,全市百姓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我是从事社会学研究和教学的,从我个人这几年在常州生活的体会来说,常州民生事业发展体现六个方面的特色:维护群众权益夯实民心稳定之基;力推优质教育巩固未来发展之基;坚持卫生惠民成就民生幸福之基;创建民生警务铸就公共安全之基;畅通网络问政助力群众路线之基;培育特色品牌构筑社会改革之基。

  常州市政府始终做到民生优先,导向鲜明,这符合民众和社会发展两方面的需求,让民众在经济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同时,社会民生搞好了,对当地政府服务环境的发展和美誉度都有提升,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口碑”。口碑提升了,反过来会吸引更多的人才、社会资源向常州聚集,这对政府和社会来说,是一件多赢的事情。

  从常州的公交优先、公园向民众开放、大力发展养老事业、优质教育等一系列“摸得着”的举措来看,政府并不简单地为了自己的政绩,而是从长远着眼,为当地民众的福祉来考虑的。这样的政府,当然值得点赞!

  

  ——常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邵云娜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