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涨价了!网约车新政策发布一个多月来,很多乘客发现,网约车价格开始逐步攀升,一些网约车司机也抱怨,网约车平台的补贴逐步下降。拿到“准生证”的网约车涨价并非全无合理性,但涨价也需要拿出一本明白账。
新政策赋予网约车平台以充分的定价权,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对目前网约车价格上涨,要从硬币的两面来看。一面是取得“准生证”之后,网约车的法律成本有所上升,网约车平台适度上调价格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面,滴滴和优步合并之后,双方的补贴都有所减少,价格上涨明显,而其他网约车平台诸如易到用车、神州专车等平台也纷纷跟涨。不排除居于行业垄断地位的龙头企业对涨价的引领作用开始显现。这样的涨价明显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新政策给予网约车平台以充分定价权,并不意味着允许其任性提价,网约车价格形成机制必须公开透明。
实际上,目前的网约车价格形成机制,除了网约车平台外,其他相关利益方,包括司机、乘客、监管机构都是一头雾水。比如高峰时期涨价若干倍,这般设置理从何来?网约车价格一月数变,这种调幅又为哪般?目前平台仅以供需、成本等概念一带而过,难以让人信服。
目前,网约车平台做到了“明码标价”,却未做到透明定价。实际上,网约车新政策也规定了“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所谓“合理”并非“存在即合理”,至少应该包含相当的透明度,而不应闭门定价。
无论此前网约车平台纷纷“烧钱圈地”,还是龙头企业可能借助垄断地位领涨,均与网约车新政策精神相左,不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网约车相关监管部门,尤其是价格主管部门也应顺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诉求,主动作为,对网约车定价实施符合新政策精神和市场规律的有效监管。
据新华社
第二视点
网约车需明确监管责任主体
网约车正式获得合法身份,多方为之叫好。网约车为公众提供了全新的出行体验,也获得了一部分乘客的信赖。网约车是打着“低价”的标签出现在公众面前,经营者通过烧钱补贴、直接让利于乘客的方式,赢得乘客的心,也赢得了市场。
争取市场,“低价”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非长久之策。一是网约车规范后营运成本增加,二是企业只有获得必要利润才能生存发展,以往的亏本吆喝不过是权宜之计。因此,相对以往的“价格洼地”,网约车涨价也属必然,符合预期,市场会慢慢接受。
不过,涨价对于网约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行业规范经营后的必然,有利于公共交通领域的理性和良性竞争;另一方面它可能带来的网约车的“优势”不再,失去一定的市场。最终结果如何,相信市场和乘客会用时间给出答案。
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事实是,即便现在涨价了,很多地方的网约车价格也比普通出租车便宜。
其实,相对于价格,当前网约车市场亟需加强监管的是服务品质,比如司机的基本素质、服务规范等;明确监管责任主体、畅通第三方投诉救济渠道。换句话说,公众乘坐网约车出现纠纷,知道找哪个部门反映。目前一些网约车,乘客遇到问题,无法便捷地与经营方交流,也找不到第三方投诉主体,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这样的局面亟待改变,这恰恰是乘客更关心的。
现代快报评论员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