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除通讯网络诈骗外,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活动也时常发生,比如假冒名医,借免费体检等名义,骗取老人财物;再比如集资诈骗、冒充亲友求助骗钱。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识别、防范骗子呢?
上周六,现代快报联合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茶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请来律师,为大家奉上一场干货十足的讲座,专门剖析各种诈骗方式及手段。老人们听得非常认真,还积极提问,并拿出手机,向律师展示自己收到的诈骗短信,向律师请教如何应对。一些老人表示,为了不上当,“我们也得学精一点。”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仲茜 王颖菲 郝多
律师分析
针对老人的诈骗占八成
“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占到了八成。”律师说,老年人受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被骗场所比较相同,“健康或投资讲座占46%,马路上买药或者掉皮夹子占26%,剩下的是在家被通讯网络诈骗、参加优惠活动被骗等。”
律师介绍,针对老年人的诈骗,主要有几大类,“比如围棋残局诈骗,骗子在公园、菜场、路边等地方摆一个围棋残局,其中一人负责‘对弈’,另一人‘指点’,分工协作,诱骗路人赌棋。还有就是销售假药材、‘宝物’,骗子在街上摆一个小摊,以购买治癌特效药等假药材为诱饵,或者贩卖假文物。”
“以亲情为诱饵的诈骗也很常见,很多老人一听说儿女出了事,就慌了神,立刻按骗子要求行事。”律师说,还有很多骗子冒充公安、法院、银行等的工作人员,“你别看他打来的电话显示的是110什么的,你打回去,肯定不是公安,它只是虚拟电话。”
现场支招
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现在的骗子很狡诈,诈骗手段也很新奇,不仅一些老年人中招,有些高学历的年轻人也会上当。如何才能加强老年人的防范能力?对此,律师现场支招。
“防骗第一招,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更不要相信会有馅饼掉到自己面前。”律师介绍说,很多通讯网络诈骗者都会利用市民爱贪便宜、贪图小利的心理,进行点对点诈骗。今年初,江宁的一位刘先生刚买了新车,没过两天,他就收到了一个陌生号码来电,对方表示,现在买车可享国家多项补助,让刘先生提供银行卡号,他们将补助款打到银行卡里。刘先生相信了,不仅把卡号给了对方,还点开了对方发到他手机里的一条链接。谁知,这条链接隐含木马病毒,它最大的用处就是拦截银行卡取款时收到的验证码。“对方一旦获得验证码,盗刷金额只取决于你卡上有多少钱。”律师提醒说,“切莫有贪小便宜的想法,凡是有人让你出钱或给银行卡号,就一定要多个心眼,不要落入圈套。”
听众收获
“我们也要学精一点”
在场的老人们,听得感叹声连连,律师一场讲座结束,他们就围了上去。67岁的陈秀云专门把自己刚收到的短信放到律师面前,请他“鉴定”。短信大意是,让她携带身份证,去免费领取一部全新的某品牌手机,还送880元话费,详情可询问某经理,后面附了一个电话。“真的假的啊,这是我第二次收到了。”老人询问道。律师告诉她,这有可能是骗钱的,也可能是骗话费的,老人连声说:“亏好我没信他。”
“得对这事有个概念,老年人不能轻易被骗。”今年68岁的陈道乐老先生不仅听得认真,还在本子上记了半页的笔记。老人说,此前他接到一个电话,说手机号码被抽中大奖,能奖励1000元,让他去光华门某处的“服务窗口”“办手续领奖”。老人不相信,对方虽然一再强调自己是“真的”,可见老人始终没上当,就挂了电话。
对李仁华阿姨来说,这种通讯网络诈骗,就在自己身边发生过。去年,她的小叔子就被骗过。对方打电话跟他说,他家保险快要到期了,让他打钱到一个银行账户上,不然保险就作废了。“他真的打了3200元过去,等回家一问媳妇,才知道没这么回事。再到社区里一说,大家都跟他讲,他被诈骗了,他才信。就打对方电话,可哪儿还找得到人呢。”
还有许多人表示,他们干脆不接陌生电话、不回陌生未接来电。“接到这种电话,我一般和家人商量一下,儿女、媳妇都会提醒我。”一位听众说,“现在的骗术越来越‘高明’,我们也要学‘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