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是拥有独立书店最多的城市,有1300家,比二到十名的城市加起来还多,第二名的柏林只有222家,而中国唯一上榜的城市香港,只有58家。在这里,书店从清晨七点开到次日凌晨四点。东京的街头巷尾为何能够容下这么多独立书店,而它们与大型书店、甚至中国的书店有何不同?旅居北京的日本媳妇吉井忍,经过六年走访,写出了一部颇有分量的作品《东京本屋》,可带我们一窥这座书店之城的根底——独立书店。9月2日,吉井忍走进南京广州路先锋书店,为读者讲述了写作这本书的心路历程。
现代快报记者 陈曦
用中文写作
传递日本家庭的价值观
1996年,正在读本科的女青年吉井忍在东京神保町逛旧书店时看见一则海报,内容是关于赴中国留学的政府奖学金项目,一念之下,她有了报名的想法。
几个月后,吉井忍顺利来到中国成都,成为一名国际交流生。毕业后,她选择加入日本经济新闻,作为记者被派往海外工作。台北、马尼拉、上海、北京,辗转于东亚东南亚各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吉井忍见识了日本以外的风土人情。
2008年,吉井忍从日本经济新闻辞职,并与中国籍男友结婚,顺便将新组建的家庭从北京迁往上海——尽管两年后他们再次迁回了北京。
2010年,吉井忍开始在豆瓣上发布以“便当”为主题的日志,这些作品被整理成名为《四季便当》的文章合集在“豆瓣阅读”中推出。清新恬淡的文字风格,充满和风的精美便当,以及吉井忍本人跨国新娘的身份,让她在豆瓣用户中迅速走红。
“中国人通常会觉得日本女性非常温柔贤惠,”即便被中国人视为最熟悉的国家,吉井忍依然觉得中国人对于日本的看法不够全面。
她的想法很简单,通过记叙日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向中国读者传递日本家庭的价值观。“便当对日本人来说是很日常很个人的东西,很适合成为切入点。”
东京“本屋桑”
也许是中国书店的未来
除了饮食,书店被认为是东京最值得骄傲的事物之一。
吉井忍对于“本屋桑”(小型书店)的感情深厚,2010年开始,吉井忍陆续展开对于“东京独立书店”主题的调查走访,花费6年时间,终于推出了《东京本屋》。
在这本书中,吉井忍采访了十家各具特色的东京书店,一位世界独一的“选书师”,和一家一个人的出版社。
书中介绍的第一家书店是COW BOOKS,因创办者“日本最会生活的人”松浦弥太郎而成为东京独立书店的一面旗帜。带着和式老嬉皮之魂的他,为这家书店注入了极为引人注目的魅力:书店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卖书,而是与周围产生关联。“书店里摆着的书,作为商品只是个契机而已,背后更重要的是店和人的关系。”在这里,细节处处体现着心思。每个书架都被擦得很干净,所售的二手书,也都经过处理,品相很好。
而位于东京中央区银座的森冈书店,因为一些不乏夸大的网络文章,曾在中国的微信上爆红过。弹珠森冈先生听说后受宠若惊,也备受激励。这家特立独行的书店,以每周推荐一本书的节奏卖出了2100本,让一个画家新人在展览的第一天,就卖出一幅作品、未来半年排满展览预约。这就是书的可能性。
日本的书店也在减少
但经营者依然有信心
但同时,东京书店的消亡速度也排在全日本第一位,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4年,东京一共消失了179家书店,其中绝大多数是独立经营的小书店。
东京的小书店消失的速度让吉井忍有过担忧,“另一个统计数字说,书店的数量减少后,全日本每家书店的平均面积增大了,也就是说消失的更多是小书店。”
不过一位书店老板向吉井忍转达了自己的信心,他表示自己书店的选书并不依靠中介力量,而是自己亲自挑选书籍,店内书籍的陈列方式也各有风格。这些足以让自己的书店区别于其他书店。至于在中国市场战无不胜的电子书商,却因为在日本难以取得价格优势(日本的公开出版物必须保持统一价格,禁止单方面的打折行为)而无用武之地。
著名的万圣书园创办人刘苏里这样评价:“作为一个开了二十多年书店的行业专家,有两本书对我们这个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是钟芳玲的《书店风景》,为了研究书店的细节布置,我翻烂了三本。第二本就是吉井忍的《东京本屋》,它介绍了发达社会的书店模样,它可能就是十五年之后我们的现实。第一本介绍了书店的外貌,第二本则让我们知道了书店的内容和实质。”
乡村的阅读情况
更值得引起重视
在来南京之前,很多中国朋友对吉井忍说,“你去南京不能错过先锋书店”,于是她对这家书店抱有很大的期待。9月2日,进入书店的那一刻就开始超乎吉井忍的想象。她忍不住拿起相机拼命拍摄。
“先锋书店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人文氛围浓郁,店里有专门摆诗歌类图书的平台。以我个人经验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像先锋这种规模的书店里这么厚待诗歌的不多。从这里能感觉出来,老板还是不忘初心、保持对文艺纯真爱好的人物;二是,为顾客的心思,店里设有不少凳子可以坐下慢慢看书。我在店里看到一对老夫妻并肩看一本书、年轻母亲和孩子各自拿书翻阅的风景。感觉先锋书店不仅仅是在这里做生意的,而是成为南京的公共文化空间。”吉井忍说。
在吉井忍看来,无论东京,还是北京、上海,大都市的阅读氛围差不多,但到了乡村,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在日本,出现了不少“零书店”地区,也就是说一个行政区域没有一家书店。这是因为人口减少,看书的年轻人也少了,导致一家小书店也开不下去。
今天春天,她去安徽旅游,到两三个小镇走一走。其中有一个镇上有新华书店。进去一看,发现里面只卖两种商品,一种是观光客用的明信片,另外一种是学生用的参考书。“我的经验太少了,但若有机会我还是想关注一下中国除了大城市之外的人是怎么看书的。”吉井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