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3版:柒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8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非法会议销售、微信销售、以销售保健品名义非法集资,新动向引人忧虑
保健品“精准忽悠”加速,快救救老人

  “精准式诈骗”是通讯诈骗案件中的一大特点。而那些以忽悠老年人为“特长”的保健品销售员,同样有“精准”的手段,不仅信息精准,而且精神关爱也“精准”。

  

  现代快报观察员 伍里川

  套路:看上去很美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湖北、黑龙江、福建等地调研发现,保健品市场的明星代言、批准文号弄虚作假等传统问题依然屡禁不止,最近又出现非法会议销售、微信销售、以销售保健品名义非法集资等新动向。

  据从事保健品销售的业内人士透露,推销产品首先要从关怀角度入手,获得老人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信息后,开始不断对老人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通过逐步交流来取得老年人的信任,最后再卖产品。

  如果说通讯诈骗是通过买来的信息制造骗局,那么很多保健品销售员就是通过巧舌如簧套取老人的核心信息,为其所用。

  有了真实信息之后,销售员用上种种冠冕堂皇的形式,把保健品包装成无所不能的“神药”,迷惑社交圈子很狭窄、信息闭塞的老年人掏钱。

  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王伟华告诉记者,这几年保健品企业不断变换销售手段,通过召开会议,免费提供物品吸引老年人参加,现场发放传单、推销产品,这种保健品通过非法会议销售的情况呈增多趋势。

  据天津市消协发布的信息,4月初,市民周女士在滨海新区参加老年保健培训会,在现场花费26000元购买了一种经营者宣称具有治疗癌症效果的胶囊,回家后发现其市场价格只有约2000元。经消协调查,该产品是保健食品,不具备治疗功效。

  保健品市场不法商家骗术不断升级,而传统顽疾依然屡禁不止。据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今年第二季度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受理的保健食品投诉举报,同比增长达3.9倍,尤其是虚假宣传、无证经营、违法生产等问题十分突出。

  今年5月消息,每克售价高达千元的“极草”,被国家相关部门从保健品中“除名”。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近年,火热的保健品市场背后,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占领市场,成本和研发费用则只占很小比例。保健品行业利润可达100%至200%,这已成为行业内部公开的秘密。

  现状:监管乏力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保健品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惩治乏力。尽管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经实施,但实施条例还没公布,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有时缺乏依据,特别是微商销售方式越来越多,监管更难。同时,对保健品企业“重审批轻监管”,违法成本低。

  另外,基层部门由于缺乏经费,保健品抽检力度不够。据王伟华介绍,市级层面,抽检费用能够得到保障,但县、区没有专项财政拨款,只有遇到举报才能临时申请费用,这对保健品的监管力度远远不够,也导致保健品在基层不合格的情况有增多趋势。

  对老百姓来说,没有管好就是没有管好,说再多也无济于事。

  忽悠者不会因为监管人手少、经费不足,就“体恤”消费者。相反,他们会利用这大好时机,肆意作乱。这是监管者的耻辱。

  其实,业界认为,保健品并不都是“坏东西”。保健品市场出现的乱象,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今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管理模式由原来的单一注册制调整为注册与备案相结合的“双轨制”。保健食品行业迎来宽进、巧管、共治、重罚的发展新时期。

  专家认为,保健食品双轨制将使市场乱象得到治理。

  “由于管理模式上的改变,此举不但引领保健食品行业新陈代谢加速,而且有望治理保健食品市场乱象,为市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评论人尚新民撰文认为,市场如赛场,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都不应逃脱处罚。但透过保健品乱象产生的根源,我们可以看出,治理保健品市场乱象,我们不该只向企业亮牌,简单地将涉事企业清除出市场。只有找到乱象产生的“本”, 对症下药,并敢于向推波助澜者亮牌,我们的保健品市场才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评论人唐伟则认为,成熟的市场需要理性和成熟的消费者作为基础。如何让消费者更加成熟而有责任,显然是一道亟待解决的课题。

  南师大吴亦明教授昨晚在接受现代快报观察员采访时表示,法律应该更完善、更严格,这是必须的。同时,监管也要加强。不仅要对保健品的销售进行有力监管,还要对保健品的生产环节进行管控。现在不少保健品到底有没有保健功效,谁也说不清,很乱。

  如何“救救老人”?

  包括明星代言在内的众多保健品大肆忽悠老年人,让人惊呼:救救老人。

  但谈何容易。

  “较之健康,老人对亲情更加渴盼。现实中一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无人交流,还有的子女缺乏耐心不愿跟老人交流,老人这种孤寂的心情让一些卖家看到商机。”每日新报评论员张平直言。

  为啥老年人会这么听销售员的话?“至少从表面上看,一些保健品销售员对待老年人的态度恐怕比其子女还要亲热。有的老人就说,也知道这些保健品买了没啥用,但是销售员这么热情,也该让他们完成一点绩效。”吴亦明教授直言。

  他认为,社区和家庭要更多地关爱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现在来自社区的关爱是不够的。对老年人,不仅要有经济保障,还要有亲情关爱,让老年人有正常的社会交往。

  同时,应该致力于提高老年人对保健品销售行为的认识水平。引导他们了解,养生保健真正应该怎么做,把相关的科学知识在老年人群体中加以普及。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