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基金正面临着命运的分水岭。距证监会修订《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已有一周多时间,这一新规令保本基金的前景变得有些暗淡。“不会再发保本基金,因为没额度了。”多家基金公司人士称。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保本基金退潮后,类保本基金开始崭露头角。“就是采用保本策略投资,但不承诺保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监管与市场压力齐来
Wind数据显示,A、B、C类分开统计,市场上已成立的保本基金182只,其中89只今年新成立。截至8月22日,共有24只保本基金今年以来回报率为负。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保本基金虽未出现到期不能保本的情况,但合同中采用了连带责任担保及担保方拥有无条件追索权等保本方式,增加了基金公司的财务风险。”
有鉴于此,《意见》围绕保本规模、量化风控指标、担保等方面做出了限制和规定。记者采访的多家基金公司都表示,未来可能不会再发保本基金了。“除了不能超过净资产5倍的限定,新发保本基金增加了很多限制,操作难度加大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除了新规给保本基金带来的限制,债券市场收益率走低也使保本基金前途多舛。
一家大型基金的投资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保本基金有可能消失,因为匹配很难,就是说你用债券的固定回报来覆盖权益头寸,以后很难做。过去债券回报率还有七八个点,拿五个点投资股票全亏了也不怕。干得好,还能赚点钱。现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到了二点多,只能拿两三个点去做股票,翻一倍也很少,如果以后变成负利率,投资债券很难赚到钱,再做保本基金也没啥意义了。”
“类保本基金”崛起
随着保本基金退潮,“采用保本策略投资,但不承诺保本”的“类保本基金”开始崛起。
例如南方基金8月22日发行的南方安泰养老混合基金,其采用的投资策略即主要是保本基金管理中常用的优化的CPPI策略。南方安泰养老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孙鲁闽解释:“我们将以固定收益类回报作为安全垫,并以此作为股票仓位的约束。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一年期产品所选取的债券配置年收益在3.0%左右,各项费用总计1.5%,那么扣费后的净票息收益大约为1.5%。如果将股票仓位控制在5%以内,那么1.5%的安全垫可以应对持仓股票下跌30%的损失。”
知本金融总经理李博介绍,国内大部分保本基金都采用CPPI策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投资组合实现“保本”,即利用债券等安全资产的预期收益和前期已实现收益去冲抵股票等风险资产组合潜在的最大亏损。
对此,南方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史博说,“类保本产品的核心是让客户相信产品能够一直贯彻保本策略。说服客户最好的方式是让客户了解并能动态跟踪基金经理是否按照保本策略操作,比如通过观察净值变动,回撤幅度。”
不过,史博也承认,由于个人投资者很难动态跟踪了解类保本策略的实施情况,可能专业的机构客户接受度会高一点。据《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新闻
ETF密集发行
散户热情追捧
股市震荡 被动投资受青睐
ETF密集发行
散户热情追捧
A股去年6月暴跌后,一直在震荡中前行,投资者选股难度不小。业内人士表示,也许此时,追踪指数或某些大类资产的被动型投资,不失为当下散户们行之有效的投资策略之一。中信建投证券北京分公司的一位理财规划师也称,最近几月,向他咨询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理财产品的客户明显增多。
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的、基金份额可变的开放式基金。这种基金具有投资分散程度高、信息透明度高、交易成本低等优势,给希望被动地投资于某一市场或者某一类资产的投资者提供了极其有竞争力的投资渠道。上述理财规划师也表示,今年公募基金公司确实加大了ETF市场的开发力度,基金公司申报的热情持续升温。证监会最新公示的基金募集核准进度显示,截至7月底,基金公司今年一共上报了22只ETF,涵盖了军工、证券、国企改革、环保、大宗商品等行业或主题。
投资者也对ETF的申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长江证券《A股投资者行为追踪》周报显示,7月29日当周,ETF申购成为A股投资者最主要行为标志。当周,上市ETF总份额增加158.8亿份。其中,中证上海国企ETF净申购152.2亿份,成为今年以来募集规模最大的权益类基金。
据《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