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
老徐大概五十多岁,在我们这个小镇上开了一家面店,来店里买面的人都喊他“徐老板”。
老徐开的是轧面店,用面粉加工面条、馄饨皮之类的。老徐的轧面店不大,一间店面房,也就二十平方米左右。屋里一台电动轧面机,一张切面桌,一只和面的大木盆,东南角堆放着几十袋面粉。虽简陋,却干净、整洁。
一般是上午七点左右,老徐就骑着电动车来到面店。打开店门,扫地,擦桌子,拿掉遮盖面车的白布。然后在水龙头上洗干净自己的双手,开始了他的工作:和面、轧面、切面条或馄饨皮。这几道工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挺复杂。比如说和面吧,首先要掌握好面粉和水的比例,还要看顾客需要什么样的面,如果是刀切面,就要多加点水,多揉揉,这样的刀切面才筋道。轧面呢,面条皮要轧三四次,馄饨皮要轧五六次。顾客有特别需要,就是要求馄饨皮特别薄的那种,则要轧上七八次。至于切面,花样就更多了,有要宽的,有要细的,也有要不宽不窄的。
不管顾客有何需求,老徐总是尽量满足。十元、二十元的“大”生意他自然做,一元二元的小生意他也不嫌少。有时到了中午面卖光了他正要赶回去吃饭,突然来个顾客说今天一个人在家想买一块钱的面条回去下凑合一顿,他二话不说,照做不误。老徐厚道,假如电子秤上显示五元二角、三角,他只收五元整,顾客要十元馄饨皮,而电子秤上正好是这个数,他都会再加上几张皮子。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我们这里的“中元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馄饨也叫“扁食”来祭祖。这几天镇上几家面店都特别忙,老徐的面店更是门庭若市。他全家三口全上阵通宵达旦都忙不过来,还要请来几位亲戚帮忙。其他两家面店都趁机大涨价,而老徐仍和平时的价钱一样,一分不涨。如是,顾客们纷至沓来,到深夜十二点还有人来买馄饨皮。有顾客给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他节日期间每斤涨个三五毛,他就能多收入上千元。老徐笑笑说,钱不能这么赚。
老徐十几年前从一家工厂下岗,他老婆是个家庭妇女,开始就靠微薄的下岗费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在朋友的资助下开了这家面店,虽然收入不高,但一家人的小日子逐渐过得滋润起来,从他整天乐呵呵的脸上能够读出他对生活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