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5月2日就已经到期,但续牌问题被延迟了3个多月才有确切的说法。昨天,央行发布了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首批27家支付机构续派成功,但其中有15家在业务范围上有调整,7家支付机构业务范围扩大,多家被调减了支付业务类型或覆盖范围。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静
续展决定迟到了3个月
2010年6月,央行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从事支付业务需要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也称《支付业务许可证》。2011年5月3日,人行向27家支付机构发放了首批支付牌照,有效期为5年。
今年5月2日,首批27张牌照便已到期。但央行却迟迟没有宣布这27家支付机构的续牌情况,其中包含了用户量庞大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所属的财付通“无照经营”了3个多月的时间。尽管续牌问题没有影响到这些支付机构实际业务的开展,但对于能否百分之百地拿到续牌许可,27家支付机构多少捏了一把汗。直到昨天,央行才宣布对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进行了续展。
对于续牌时间推迟的原因,央行昨天也做了回应。
“因本次续展决定涉及部分支付机构相关事项查证和业务范围调整,为防止有关方面对此产生误读误解,影响金融市场稳定,人民银行决定统一公告关于27家机构的续展决定。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了《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进度。”人行支付结算司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说。
15家支付机构业务范围调整
记者注意到,央行昨天除了公布27家支付机构续牌成功,还对部分机构的业务范围进行了调整。其中,有7家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得到增加许可。备受关注的银联商务,在业务范围上增加了移动电话支付,目前和支付宝业务范围相同,而且预付卡受理不受限制可在全国进行。
而部分机构被缩减业务范围,其中易宝支付等被缩减银行卡收单业务范围,平安付等被终止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范围。而凭借微信红包异军突起的财付通主动终止了固定电话支付业务。
据了解,第三方支付的业务类型目前可分为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三大类,网络支付又细分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和固定电话支付。 业内人士表示,首批支付机构业务范围的调整或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座次产生微妙影响。
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审批新机构
尽管首批27家支付机构都如愿续牌,但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明显趋严。目前,人行共发放了267张支付牌照,但有数百家企业在排队等待。央行还表示,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会增加新机构的审批,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工作,从严开展审慎续展。
一方面支付牌照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牌照能带来的利益是极为可观,一些“等不及”的企业通过收购第三方支付机构拿到牌照,其中就包括了小米和万达。
8月28日,第二批13家支付机构的牌照也将到期,这些支付机构是否同样能全部续牌?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还不好说,可能变动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