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说四维 中

  礼义廉耻之四维之间的逻辑关系。上篇所论,都是从正面来立论和说理的。也就是说,礼、义、廉、耻是分别要求人们正面做到“崇礼”“行义”“明廉”“知耻”。但值得注意的是,管子“国之四维”论的主旨则是要从反面告诫和警示人们,如果将维系一个国家的诸条纲维断绝了,那么就会出现相应可怕的后果。具体说来,“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此乃管子“四维”论的重心所在。也就是说,四维之论重点是在警示世人,如果四维不存的话,那势必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会把“四维”论说成是警世名言。如果我们把国家比喻为一座大厦的话,这座大厦是需要钢索来支撑的。那我们姑且将管子的“国之四维”比喻为支撑这座大厦的四根钢索。在管子看来,第一根断了,大厦就会发生倾斜,第二根断了,大厦就会出现危险,第三根断了,大厦就会导致倾覆,第四根断了,大厦就会遭到灭亡。

  如果大家足够留意的话,我在这里以及先前都是将“一维绝”“二维绝”“三维绝”“四维绝”中的“一二三四”作为“序数词”来翻译和理解的,而不是像许多翻译者将“一二三四”翻译和理解成“基数词”。具体说来,如果当成“基数词”来译的话,那就变成了,国有四维,断了一维,国家会怎么样,断了两维,国家会怎么样,断了三维,国家会怎么样,断了四维,国家会怎么样。而我认为,这样理解是不符合管子本意的。因为这涉及到对整个“四维”论的全面准确的理解问题,从而影响到此论的意义所在,所以,此问题不可不说,不可不辩也。也就是说,不能将管子的“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翻译并理解成是这样的,即国有四维,断了一维,国家就倾斜;断了两维,国家就危险;断了三维,国家就倾覆;断了四维,国家就灭亡。之所以不能这样理解,是因为“礼义廉耻”这四维并非并列平行的关系,而是存在着主次递进的关系的。总之,不能笼而统之地说没了几维国家就会怎么样,而是要明确指出,没了“礼”会怎样,没了“义”会怎样,没了“廉”会怎样,没了“耻”会怎样。照此逻辑,我们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断了第一维,即没了“礼”,国家就倾斜;断了第二维,即没了“义”,国家就危险;断了第三维,即没了“廉”,国家就倾覆;断了第四维,即没了“耻”,国家就灭亡。由此可见,从前到后,一个比一个情况严重。故而反推上去就是说,有了羞耻才会有清正清明之“廉”,有了清廉才会有公正无私之“义”,有了正义才会有礼节规矩之“礼”。这就是“国之四维,礼义廉耻”所要揭示的逻辑。

  “耻”在四维中是具有基础性和全面性之作用的。我们在“说耻”中曾强调指出过,之所以说“耻之于人大矣”(孟子语),就是在于,“耻”不但有全人之德的功能(“耻可以全人之德”,古人语),有养人之德的功能,而且有成人之德的功能。南宋思想家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耻德实际上是用来防范、禁止人们去做那些不应该和不正当之事的,而“无礼”“不义”“寡廉”正是不应该和不正当的行为。对“耻”在四维中具有基础性和全面性之作用论述的最为详细和完备的当推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所说的内容。他说:“《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从上述引文中可以知道,顾炎武转引了北宋欧阳修所编《五代史》中《冯道传论》中的话语,并以孔孟之论为据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在冯道看来,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立身为人的大节。不廉的人便什么都可以拿;无耻的人便什么都可以做。一个人果真到了这种地步,那么祸灾、败落、逆乱、灭亡亦就随之而来了。更何况身为大臣官吏而什么都敢拿,什么都敢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顾炎武对冯道之论是深有感触的。但他在此基础上,又明确提出“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的主张。也就是说,在顾炎武看来,礼义廉耻这“四维”中“耻”之一维尤其重要。他认为,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将个人处世必须以有耻作为“士”的标准的真正原因所在。同时也是孟子为什么那么强调人不可以没有耻,对可耻的事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以及认为耻对于人关系极大,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真正原因所在。顾炎武在总结了前人思想的基础之上所要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因为一个的不廉洁,乃至于做出悖逆礼节侵犯正义的事来,而所有这些原因都是产生和归结于无耻啊!所以,如果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良心的士大夫全然没有了羞耻之德的话,那才叫国耻呢!正因为如此,顾炎武才喊出了“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口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