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鲜花圣母》
一朵生长在监狱的“恶之花”
  《鲜花圣母》
  
  让·热内的小说。二十世纪法国文学中的奇葩,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一种“恶之花”。因为小说描写的都是最为忌讳的问题,如同性恋和监狱生活等,并把罪孽的心态提示得淋漓尽致。在绚丽多彩的文笔中不难看出作者在为走向诗意的美丽而努力。

  □育邦

  文学难道仅仅或者必须为社会道德服务吗?为长久以来的规定性的美学而高歌?

  1910年12月19日,让·热内生于巴黎公共救济院的一家医院里。母亲单身,当时22岁,但父亲“不留姓名”。 7个月后,母亲将孩子抛弃在育婴堂,从此一去,杳无音信。随后,让·热内被家住莫尔旺山区的乡村小工匠收养。

  1916年9月,让·热内进入地区学校读书,品学兼优,名列前茅。因为一篇作文,他幼小的心灵备受打击。60年后,作家在一次会见中谈及此事。他说:“我很小的时候就不是法国人,就不是村里人。我知道这事的方式简直幼稚之极,愚蠢之极。事情是这样的:老师要求写一篇小作文,每个同学都要描写他自己的住屋……根据老师的评价,我的描写最精彩。他大声向全班朗读了我的文章,但所有的同学都耻笑我,说:‘可这不是他的屋子,他是一个捡来的弃儿。’我顿时感到心被挖空了,蒙受了奇耻大辱……哦!话虽不太厉害,但我恨法国。岂是一个‘恨’字了得,应该比恨还要深,说法国令我作呕也不过分。”(见《公开宣布的敌人》)。 从此,他那波澜壮阔的小偷生涯就此拉开帷幕,他开始小偷小摸,他偷学校的尺子、铅笔,从养父母那里偷几个小钱买糖果点心让同学们分享。他在一则日记中写道:“10岁时,我就偷我所爱的人,我也知道他们都很穷。人家发现了,都管我叫小偷。我想,小偷这个字眼对我伤害很深。”

  1923年7月小学毕业,热内的成绩全区第一。这是他第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领到文凭,后来他再也没有机会接受任何学校教育。 1924年10月,他被送到巴黎地区一家学徒培训中心学印刷。半个月后,他从中心逃跑,并给小伙伴留下话说,他要去埃及或美洲。不久有人在尼斯发现了他,他被重新送回公共救济院收容。此后两年,他像商品一样被频繁转手,在好几个作坊、农场干过活,受到非人的待遇。实在难以忍受,他一逃再逃。他做梦都想逃离法国,警察不时在车站、列车、港口城市抓到他。他很快被遣送回巴黎。 16岁那年,即1926年3月,他第一次尝到被监禁的滋味,入狱蹲三个月。

  年满18岁后,让·热内应征入伍,但不久当了逃兵,流浪欧洲,一路行窃,多次被捕坐牢。作为小偷,让·热内最喜欢偷书,包括普鲁斯特的书。其后的十几年中,他一直在偷窃和坐牢中度过。他经常因偷书被当场抓获,送去蹲监狱。

  1942年出狱后,他在塞纳河畔摆起旧书摊。1943年,他认识了法国文化界的巨擘让·科克托,他是一位作家、戏剧家、导演和画家,是当时风靡全巴黎的极具影响力的大作家。科克托看完热内的《鲜花圣母》后,立刻意识到热内作品低俗中见奇异的现代文学价值,于是他不顾自己的名人身份,痛快地帮助被警察四处缉拿的小偷出版书籍。让·热内开始有了名气,但他仍鬼迷心窍,一偷再偷。一次,他为偷一部绝版书被捕,并将作为“惯犯”被起诉。科克托不惜聘请大律师为小偷辩护,并以“当代最伟大的作家”的身份亲临法庭助威。由于科克托的努力,热内仅被判处3个月监禁。谁知出狱不到三周,他又因偷书被捕入狱。当时法国沦陷尚未光复,当局准备把他押送到法奸保安队控制的集中营。就在这紧急关头,科克托再次动用各种关系把小偷作家保释出来。

  之后,让·热内的长篇小说《鲜花圣母》和《玫瑰奇迹》相继出版。1947年4月19日,让·热内的剧本《女仆》在法国公开上演,不久连同剧本《严加监视》一起出版,引起强烈反响,获法国七星诗社奖。但是即便如此,根据法国法律,让·热内必须继续服刑,有可能被流放到远离法国的海外孤岛上。为了挽救这个才华横溢的小偷作家,以萨特、科克托为代表的全巴黎文学界上书共和国总统,呼吁赦免对热内的刑罚。让·热内因祸得福,名声鹊起。1949年8月12日,法国总统发布了对让·热内的特赦令。

  其后,让·热内成为红得发紫的作家。著名的伽利马出版社加紧编辑《让·热内全集》,请萨特为其作序。萨特欣然命笔,写了长长的一卷序言,名为《喜剧演员和殉道者圣热内》,把小偷作家当圣人进行评介,作为六卷全集的第一卷出版。

  1986年4月14日午夜,让·热内逝世,时年76岁,安葬在摩洛哥北部沿海西班牙城市拉腊歇的旧墓地上。同年5月,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一个恋爱中的俘虏》由伽利马出版社出版。人们从书中可以读到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的看得见的一生只是精心伪装的一个个圈套。”

  热内的《鲜花圣母》是一部极具煽动性的小说,形成了某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和影响力。它的影响深入到无数的小说、电影和舞蹈作品中,刺激这些作品不断地挑战人们已有的道德防线。

  《鲜花圣母》写于1942年,该小说的绝大部分是在狱中写就的,其时,热内因偷窃而被关押在弗雷纳监狱。他利用能在狱中找到的一切纸张——硬纸片或者粗糙的笔记本——写作。他常常坐在床边,将纸片压在膝盖上写作。在该书写作大约五十页的时候,他外出放风时被狱中的守卫发现了。当局毫不留情地没收并销毁了这些手稿。热内不得不重新开始,根据记忆重现那些生动鲜活而又如梦如幻般的语言片段。

  小说以偏离常规的方式展开叙事,随意地穿越时空的限制。小说的开头,中心人物卖淫的伪娘迪维内已死于肺病。但热内还是从他还是个乡下穷孩子写起,描述了迪维内在蒙马特的弄堂和酒吧中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辉煌。三个叙事空间相互交织:一是在监狱中,热内宣称创造了自己的小说世界,在这个秘密的世界中,他能为所欲为;一是在蒙马特拥挤的街道中,这里都是尖酸刻薄的伪娘、英俊漂亮的皮条客,以及出狱后充分小说生活的罪犯;一是迪维内的阁楼,那个独特的小房间,耸立在巴黎上空,俯瞰着蒙马特的公墓。而迪维内有一个罪犯情人,绰号就叫“鲜花圣母”,关于他们俩人的叙事水乳交融。“鲜花圣母”由于犯谋杀罪而被捕,很快就要被处决,这死亡的最后关口,文本充满了深深的孤独和绝望、频繁而狂烈的性爱。热内的描述细致准确,语言或奢华或猥亵,恣意汪洋,不拘一格,在当时的文学作品是骇人听闻的。《鲜花圣母》是20世纪的一朵“恶之花”。

  让·热内在半个世纪之前种下了一颗有关人类心灵的种子,它在人们恶毒的谩骂声中成长,在人们漠不关心甚至遗忘殆尽时开花结果。这支花绚丽多姿,人们的恶舌会说,可怕而又魅惑的罂粟花……

  让·热内的小说是一片湖水,我们读了,就看到了我们自己;我们思索了,就潜入了水中,如同生命深入生活。他的作品是使徒行传,是大禅师的机锋。萨特把让·热内称为“圣·热内”正是基于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宗教品质,这种品质就是通过无畏无惧的践行抵达殉道的必然结果。当坦诚变成牺牲的时候,绝大部分人就会选择放弃或逃避,而他相反,以坦然以微笑以自嘲迎了上去。从人类学的角度,他把自己作为献祭品祭祀了这个世界里黑暗的真实之神……

  让·热内

  1910-1986

  法国作家。他的生平颇为传奇。幼时被父母遗弃,后沦落为小偷,青少年时期几乎全是在流浪、行窍、监狱中度过的。热内认为他的犯罪是社会环境造成的,但这个伪善的社会本身却不受任何惩罚,所以他决定与这个社会势不两立。他发现写作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叛逆。代表作有《鲜花圣母》《玫瑰奇迹》《小偷日记》等。

  作家评介

  萨特

  热内向我们证明,天才并非某种天赋,而是人在绝境中开辟的出路。善只是幻觉,而恶是虚无,它在善的废墟上造出自己。

  让·科克托

  有一天,热内应被视为道德家。我们总习惯于把道德家混同与卫道士。诗是一种道德,内在、自律,拒绝强制性的范畴和机制。

  萨义德

  热内非常像贾科梅蒂为他画的肖像,贾科梅蒂把握住了这个人强烈的情感、严格的控制力和近乎宗教式的沉静的惊人结合。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