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不时有人煞有介事地抱怨:“我们被手机绑架了。”真是这样吗?我无意置喙“绑架说”,还是学学央视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为好。
也许,有人的确被手机“绑架”了。比如“绑架”友谊:那句网上流行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段子,说的是有人走火入魔导致“失语”社交障碍……类似所谓被手机“绑架”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其虽表现各异,然肇因类同,皆属“不会睡觉怪床歪”“酒不醉人人自醉”。之所以被手机“绑架”,不是手机有病,而是人有病;不是手机绑架人,而是人绑架手机。
设若非要坚持“绑架说”才亢奋痛快的话,对不起,于大多如吾辈正常用机者而言,反倒应当庆幸或乐意接受这种“绑架”。有人说,相形于公共部门至今还在嚷嚷打通“中梗阻”“最后一公里”,“手机APP早已过了河,有关部门还在摸石头”。既然手机能让我们寒碜的日子过得增值,被手机“绑架”,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无论是就社情民意、公共政策、公共事件的网络民意调查,抑或发起网上投票推选“十佳”“十最”之类,在让网民充分享用“一票权”狂欢的同时,均能保障按自己意志而非别人眼色(拉票刷票除外)。有朋友自嘲,幸亏有了手机,不然,我们可能早就变异为“睁眼瞎”“外星人”“终南山隐士”了。
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后,国人可轻易上网冲浪,既可围观公共事件“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亦可参与公共话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曾先后在两家国内机场,因航班晚点和取消与航空公司理论时,就得益于手机微博实时发帖给力,促使诉求得到现场回应和满意说法。
当手机将国人从戾气、浮躁、沉默樊笼中释放出来,让国人在虚拟世界里生活有意思,生命有意义,做人有尊严。请问,到底是手机绑架了我们,还是手机为我们松绑?
陈庆贵(作者为扬州市杂文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