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松根连根,扬州新源心连心。”漫步新疆新源县街头,总能看到这样的标语。
从长江下游的水乡江苏扬州,到西部边陲那拉提草原的新疆新源——2014年,扬州第八批援疆工作组,踏上了位于那拉提草原的新源县,相距4800多公里的两地就这样紧紧连在了一起。
三年的援疆经历,扬州第八批援疆工作组用行动诠释了“真情”二字。无论是在牧民的毡房里,还是街头的小店里,只要说是来自扬州的,当地民众都会说,“我们都是一家人!”
今年是第八批援疆工作的收官之年。新源县委副书记、扬州援疆指挥组党委书记、组长蒋元峰感慨道,“新源是扬州的‘第七个县’,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韩秋
教育医疗,人才交流最密切
去年秋学期,新源二中来了一位新任副校长——来自扬州的援疆教师陶飞。
启程前,援疆对于陶飞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家里有幼小的孩子、年迈的父母,“我在家里毕竟是顶梁柱,听到这个消息我父母掉了泪。”
占地202亩的新源二中新校区,就是由扬州援建的。新源二中缺物理教师,陶飞不仅分管学校的教学管理,还主动请缨上了两个班的物理课。“今年高考,整个伊犁州的最高分就在我们学校。”新源二中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唐卓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连续4批16位扬州援疆教师,给新源二中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更让新源二中高考成绩位列伊犁州前列。”
以前,新源县职业教育方面是一片空白。在第八批援疆工作组的帮助下,新源县职业技术学校应运而生。“县职业技术学校已经成为伊犁州的一流职校。”校长冯伟介绍,扬州有不少老师在该校援疆,学校还与扬州两所职业类学校结对,这让他信心满满,“学校今年计划招生200人,5年内招生达到1500人以上。这既解决了技术人才短缺的难题,也改变了当地孩子的命运。”
教育、医疗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在扬州援疆工作中,教育医疗方面的人才交往交流最为密切。“扬州派了4批妇幼援疆专家到医院后,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就建立了起来。”新源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帅俊亮介绍,就在去年,扬州妇幼保健院还捐助了远程设备,让他们不出远门就能看到上海等地的专家讲课,进行网络面对面交流,提升了医术。
在扬州援疆医生的努力下,新源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建成妇产科、麻醉科、骨科、针灸推拿科、儿科等特色科室。其中,县人民医院妇科微创手术比例由5%提高到了45%左右。在伊犁各县级医院中率先开展妇科恶性肿瘤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展的科研项目,填补了新源县医疗界的多项空白。
“特别是新源县所有乡镇都与扬州结了对子,这在伊犁州还是第一例。”蒋元峰说,“在人才交流交往方面的援疆工作,可以说,扬州走在了江苏前列。”
5万多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新源县西部的喀拉布拉镇、肖尔布拉克镇、塔勒德镇、马场,是全县供水最为困难的区域。每天只能限时供水两小时,“以前学生打开水要到学校外面,一元钱一瓶,洗澡也是到外面,5元钱一次。”新源县第一中学校长米娜说,供水难题影响了学生们的生活。
第八批援疆工作组到来后,着力解决当地村民牧民最头疼的饮用水问题。从2014年8月份开始,扬州援疆工作组正式启动新源县西部饮水解困工程。
新疆有几个月的冰冻期,从当年10月底持续到次年4月底,“施工难度很大,要保证质量的确不容易。”一位援疆人员感慨,“工期要赶,但更要扎扎实实、一板一眼把工程做好。”2015年7月,饮水解困工程正式完工,铺设输水管道长达366公里。
如今,新源县西部三镇一场每天24小时不间断供水,5万群众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喀拉布拉镇的塔西甫拉提·亚尔依开心地表示,“现在再也不用每天接水了,每天可以正常洗澡、烧饭,家里还种植了花草。”有了水,不仅生活改善了,有的庭院经济也发展了。当地回族居民马福祥还开起了洗车店,每年增加了16000元左右的收入。
对于扬州援疆工作的效果,新源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振华有切身体会。要想富,先修路。但因为资金缺乏,工业园区内的环线道路8年只修了两公里。而在第八批扬州援疆工作组到来后,两年内帮助修建了10.9公里,使得工业园区13公里环线得以打通,解决了3万多百姓的出行难题,10多家企业主动搬迁到园区内,工业园区迎来发展的春天。
围绕基层重要、民生优先,援建项目质量和进度也居全省前列。截至目前,直接实施的18个民生工程类项目中,创业就业培训服务中心(含职业学校搬迁工程)、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及双语幼儿园,富民安居一期、二期工程,就业富民示范项目,西部饮水解困工程,县一中运动场,阿勒玛勒镇中心医院,则克台中学双语幼儿园等17个项目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天山脚下建起了扬州园林
天山脚下,有一座粉墙黛瓦、玲珑剔透的扬州园林。
这座“绿杨公园”是扬州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指挥组为宣传“塞外江南”、加快发展新源旅游产业精心打造的一张名片。
扬州园林“搬”到新源,并不容易。“这里没有青砖小瓦,适合的木材也没有,除了砖头、水泥、沙子可以在当地买到,其他都得从扬州一趟趟运过来。”项目建设负责人、江都古建公司项目经理张安军说,建设中困难也不
少,工地上没有通自来水,工人们烧饭喝水,只能一趟趟回县城的援疆楼去拖水。
最大的困难,还是扬州园林如何适应当地气候。“气候环境不一样,对建筑要求也不一样。”新源县工业园区副主任、扬州援疆指挥组重大办主任环志中说,扬州传统建筑,适应的是扬州温暖多雨水的气候,所以可以玲珑通透,但新源冬季漫长,低温达到零下二十三摄氏度,积雪能达1米多深,这对建筑保温要求更高。
通透的建筑如何保温?扬州建设者开动脑筋:青砖小瓦抗寒差,那就加厚墙体,屋顶小瓦下面再加一层用当地芦苇等材料制成的围板保温,门窗做成中空保温,再增加一个锅炉房供暖……
这样外表看来是典型的扬州园林,而内部完全能适应当地的气候。
这座绿杨公园,就位于新源县果树采摘园内。恰普河阿吾孜村党支部书记赵玉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过去村民一年一亩地只有4000多元收入,“在援疆工作组的帮助下,干果变水果,一年收入一下子增加到1万元一亩。”在扬州援疆人员的帮助下,当地还加快芦苇湿地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东有那拉提草原,西有苇湖湿地公园”的新格局。
肖尔布拉克镇因酒而闻名,新疆白酒总产量的60%都在该镇酿造。由扬州援建的肖尔布拉克镇酒文化一条街,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当地居民阿布都西克尔·阿布都热西提在街上开设了农家乐——风情园饭店,2014年营业额达45万,纯收入23万;2015年营业额达60万,纯收入30万。
该镇副镇长王静表示,“游客越来越多,发展农家乐,旅馆每年可接待游客50万到70万人次。”
扬州3年投入援疆资金3.9亿元
为推进产业、项目援疆,扬州先后邀请200余名企业家赴伊犁考察。一批扬州企业成功落户伊宁、乌苏、霍尔果斯等地,总投资9.2亿元。如今,扬州路灯照亮伊犁河谷,扬州日化用品遍布新疆大地,华清池酒店、科豪科技综合体成为奎屯、霍尔果斯的地标性建筑……
蒋元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14年至2016年,扬州共投入援疆资金3.9亿元(除去伊犁州统筹,实际投入新源3.3亿元)。其中,民生项目资金占71.94%,产业项目资金占19.65%,人才项目资金占8.41%。3年计划共实施工程建设类项目20个(含伊犁州统一组织实施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系统建设项目和旅游业提升工程),其中涉及民生工程类项目16个,产业工程类项目3个,人才工程类项目1个。
“扬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援疆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投入大量资金,物资支持新源建设,缔结了两地人民友好往来、携手奋进的坚实基础。”新源县政协主席夏依扎提·木哈买提江表示,扬州对口援疆工作围绕实施“民生援疆、产业援疆、人才援疆”,在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企业入驻、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