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骐
前不久去了一趟贵州,在贵阳、六盘水等地作了短暂的逗留。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了几个不同类型的人。
接待我们的小高是江苏高邮人,大学毕业有八九年了,先是在上海,后来去了北京,在一家科技企业干到了中层。一年多以前,公司为了拓展业务,派他到贵阳来。小伙子结婚时间不长,有个女儿才两岁,现由妻子带着住在高邮外婆家。他独自一人在贵阳租了房。问他想孩子吗,他说当然,隔一段时间会飞回去看看。好在如今交通便捷了,贵阳有直飞扬泰的班机,起个早,中午就能抱上娃了。
假如说小高的身上多少还透着点书生气的话,那后来在六盘水遇到的小王已不缺岁月所馈赠的风尘了。这个一口东北口音的大连汉子,来贵州已经有十几年了。当初从旅游学校毕业后进了大连一家五星级酒店,凑巧碰上一个新加坡老总不知因何看上了他,让他去狮城干了两年,洗厕所、修草坪、餐厅主管、大堂经理啥的都干了,两年后想重用他,他反倒炒了洋老板的鱿鱼,收拾行李重回大连。后来好像命中注定似的有缘结识了一个在六盘水长大的比他大三岁的女人,这让他从此在数千里之外的异乡扎下根来。太太是搞旅行社的,不久后他也从酒店出来,夫妻联手,在贵阳、六盘水各占一个码头。
生活对每个人可能都有些不可知的未来在那儿等着你。那晚我们在六盘水一家很不起眼的小饭馆就餐,老板娘来自四川泸州,今年快五十岁了。说当初到这儿来,是因为这里有个在公家做事的老表哥,本想干两年赚一票就回去的,没想到一口气竟干了十几年,如今房也买了车也买了,打算安营扎寨了。小餐馆是她同别人合伙开的,一直挺红火,没请厨师,菜是自己弄,给她打下手的是从老家跟来的侄儿。交谈中说到给了他们一家很多帮助的老表哥已在两年前过世了,她显得很动感情,眼眶都红了。步出店门时不经意看到墙角处一只瓦缸里开着的花,她说那是发芽的土豆自己长出来的,这情景颇似这位尚不知姓名的女主人,命运把她丢在了异乡,她也就顺其自然地在那拱出不屈的生命花来。
还想说一个未曾谋面的人物。他是苗族人,出生在黔东南山区的一个小县城里,幼年曾随当民办教师的母亲在苗乡生活。因营养不良而双腿瘫痪,后来奇迹般地重新站起来了。1982年高中毕业考入南京林大,毕业后回到贵阳,在林研所、省高院和省府大院分别干过工程师、法官和公务员,就在其娶妻生子、事业有成的而立之年,他毅然带着全家移居万里之外的新西兰。于是一切又从头开始,餐厅洗碗工、面包房学徒……一样一样地干过来。坎坷的遭遇给了他常人所不及的丰富而充盈的人生,他因此写下两部厚厚的大书。如今年已五旬的他以一名外资公司驻华机构高管的身份往来于中新两地,在贵阳最繁华的商务区开设了一家主题酒店。电梯开启,地毯上很别致地摆放着酒店主人的著作,入住的客人可随意取读。
忽然想起了一首歌——《敢问路在何方》,这几位身在异乡打拼的人儿,其实正是我们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所特有的。是的,无论成功,或者失败,凡事只要经历了,也就不负这个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