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5版:最新闻/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7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战车”,好拉风!
“新歌声”首期节目获高度关注,记者揭秘创意道具的幕后

  改名为《中国新歌声》的新一季“好声音”15日晚上终于和观众见面。经历了版权之争后,该节目扛起“中国电视人原创模式制作”大旗,推出了一系列新鲜元素。那么,首期节目的反响如何呢?观众买账吗?

  记者昨天从节目制作方灿星方面获悉,《中国新歌声》第一季第一期,CSM全国网收视率高达2.24,仅次于 《奔跑吧!兄弟》今年的收视纪录。而在全新亮相的“好声音”中,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无疑是转椅改成了从上而下的“导师战车”,那冲下来的瞬间确实有一种让人血脉贲张的感觉。昨天记者在采访中,还打探到“导师战车”出炉的幕后。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曹锋

  揭秘1:

  上百个创意中选中战车

  “为了确定这一模式,导演组花了三四个月时间,从100多个创意中选择了‘导师战车高空冲刺’作为模式的核心点。”《中国新歌声》宣传总监陆伟透露,围绕这个核心点,实际上,整个导演组原创过程中的艰难,是外人难以想象的。“为了表现这种形式,导演组至少进行了成百上千次摸索。”

  陆伟透露,导师战车的道具设计本身就已煞费苦心,导演组为此请来迪士尼公司的供应商,以打造过山车的硬件标准,来设计和制造导师战车的运行轨道。其次,这个核心道具的任何变化,都会牵涉整个舞台的音响、灯光、摄制系统的全面变化,堪称“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是全新原创的模式,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陆伟表示,导演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他举例说,“大家在节目中看到,导师战车前有一扇‘声音之门’,用来遮挡导师的视线,在确定使用导师战车模式后,光是设计这扇门,就来回折腾了几十次。”现在观众看到的“声音之门”,是一块上下升降的挡屏,看起来顺理成章,但实际上,节目组最早考虑过十几种方案,并都制作了模型进行试验。而这一设计的难点在于,既要保证遮挡物可以挡住导师的视线,同时需要拍到导师的表情,而且要保证遮挡物的打开既快速又安全。

  揭秘2:

  导师表情拍摄可不随便

  在“导师战车”和“声音之门”方案相继确定后,如何拍摄战车冲刺、如何捕捉门背后的导师表情,又变成了节目组的一大难题。陆伟介绍,拍摄导师面部表情,导演组也做了多次尝试。例如“在观众席设置机位;门离得远一点,在门和导师坐椅间藏一个机器人摄像机;在门上安装Gopro”等等方案被一一尝试、一一否决,因为经过大量的测试,在观众席设置的摄像机只能拍到侧脸,而在门和坐椅间放摄像机,则会导致门离导师太远,看上去空旷而不适,最终决定在门上安装传统摄像机镜头,在导师坐椅上安装隐藏式Gopro,这样才把导师按钮冲刺的仪式感完美呈现。

  此外,还有导师冲下来时的机位设置,怎样才能最好地呈现出“速度与激情”。陆伟称,“需要在观众席上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可以侧面呈现出导师俯冲过程,不管是几个人冲都不会造成画面混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