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务院网站发布消息,正式批复了《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其中提到,要深化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南京与周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7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52平方公里以内;建设节水型城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批复还要求做好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建设。
城市发展
与长三角中心城市协调发展
批复要求,要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58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和城镇,优化村镇布局,在保持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化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南京与周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控制常住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规模多大为好?批复提出,要做合理控制。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7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52平方公里以内。同时,明确表示要先规划后建设,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基础建设
江北要与浦东联动发展
做好江北新区规划建设。批复要求,坚持规划先行、改革先行、法治先行和生态先行,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与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联动发展,逐步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运、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疏解区域过境交通,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做好停车场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停车场建设。
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加强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重点防灾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环境保护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在环境保护上,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支持发展绿色建筑。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
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城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依托水系形成生态隔离廊道。加强对钟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在人居环境上,要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
保护城市传统风貌
批复表示要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并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
要整体保护历代都城格局及其所依附的山水环境,重点保护好城南、明故宫、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颐和路、梅园新村等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