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7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王霞:创作《海岛姑娘》的倔强姑娘
  王霞生活照
  王霞代表作《海岛姑娘》

  ■编者按:在雨花台功德园,长眠着很多科学家、艺术家、老革命家和各领域的专家,他们的名字也许您并不熟悉;天文、土壤、古生物、化工、物理、水利、航天、音乐、绘画……他们工作的领域对我们来说似乎有些陌生,但就是这样一群人,为我们生活的时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代快报联合雨花台功德园共同推出“人物”系列,为您介绍这些风云人物的传奇故事。

  王霞(1936-2016)

  

  中国著名油画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油画学会荣誉理事。1936年12月出生于山东高密。1949年12月从青岛二中考入青岛市文工团。1950年4月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文艺宣传队。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56年转入油画系。1961年以全优成绩毕业于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毕业创作《海岛姑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编入《新中国美术50年》《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油画全集》等。1984年3月在南京举办《王霞画展》;1988年11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安达略省美术学院举办《王霞肖像画展》;1994年5月赴马来西亚怡保市举办《王霞绘画展》;2003年6月在青岛市举办《王霞还乡画展》;2012年3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王霞艺术展》。

  五十多年前,一幅《海岛姑娘》让她声名远播,年仅25岁的她如新星冉冉升起在中国油画艺术界。正当她意气风发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时,一场政治运动席卷而来,她被迫搁置心爱的画笔和画刷。十多年后,她重拾画笔。幸运女神再次拥抱了历经磨难的她,她接连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有影响的作品,再次攀上艺术的高峰。她就是我国著名油画家、《海岛姑娘》的作者王霞。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白雁

  倔强姑娘立志进入美术殿堂

  王霞出生于山东高密,在青岛长大,自小就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1949年,13岁的她被青岛文工团录取,成了一名文艺兵。几年后,她调到了位于济南的山东军区俱乐部。在那里,王霞的画家梦被激活了。她从小就喜欢画画,当别的孩子疯玩的时候,她总喜欢静静坐在一边描绘。一朵花、一只鸟、一只小螳螂……她用笔头画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大自然。她向组织提出,希望能报考美院。得知王霞的意愿后,领导不仅批准她报考美院,还给她一颗定心丸——档案放在单位,考上了就去上学,考不上就回来安心工作。

  王霞获准报考美院时,距开考只剩三个月时间了。倔强的她,不仅没有因此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把目标对准了美术的最高殿堂——中央美术学院。三个月里,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只有初中二年级文化水平的她,突击自学了高中的全部课程,还画了一批素描。

  功夫不负苦心人,三个月之后,王霞的刻苦努力有了回报——她收到了中央美院的录取通知书。

  毕业创作《海岛姑娘》让她一举成名

  在中央美院工艺美术系学习两年之后,王霞转入油画系。学业刻苦努力的她,很得董希文先生的欣赏,并获得机会进入董希文工作室学油画。董希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开国大典》,这幅杰作印成年画后发行量达100多万张。

  在董希文先生的指导下,王霞的作品越来越成熟,并逐渐形成了浓烈的个人风格。1961年,她的毕业创作《海岛姑娘》参加中央美院全校毕业生画展,引起了轰动。《人民日报》在所有参展作品中唯独选中《海岛姑娘》见报。不久后,《海岛姑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海岛姑娘》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在这幅作品问世后40年,也就是200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49-1999:新中国美术50年》,筛选近50年来的美术作品,挑选精品编辑成册,其中有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徐悲鸿的《双马图》,也有王霞的《海岛姑娘》。

  “铁姑娘”跟渔民出海体验生活

  一幅《海岛姑娘》让20多岁的王霞一时间享誉全国油画界,无数人羡慕她的幸运。实际上,只有王霞自己知道,这份“幸运”来得非常不易。

  早在1958年,王霞就着手准备《海岛姑娘》。她到沿海岛屿体验生活,想寻找一位新时代渔家女的形象。在经过苦苦寻找之后,她将目标锁定在了一群养海带的女性身上。《海岛姑娘》的原型,就是从她们当中产生的。王霞以蓝与黄、黑与褐强烈的色彩关系、粗放有力的笔法,塑造了一位形象坚实、充满自信的渔家“铁姑娘”。今天的我们,仍旧能感受到这幅作品那种浓烈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一位身材高大健美、穿着肥大的工装裤、剪着利落的短发、眼神坚毅沉稳的渔家女,占据了整个画面,她昂首挺立,独立自尊的形象呼之欲出。

  那次写生,王霞在渔民家里一画就是10多天。为了找到更鲜活的素材,她提出要跟着渔船出海写生。在她的苦苦央求下,渔民们终于答应带她一起。她跟随他们乘坐一条小船出海,船儿渐渐远离海岸线,时不时有巨风大浪袭来,小船从一个浪尖颠到另一个浪尖,随时有倾覆的可能。第一次出海的王霞再也忍不住了,吐得昏天黑地,但她硬是神志清醒地坚持到了船最终靠岸的一刻。

  当地渔民对这位北京城里来的“铁姑娘”刮目相看。接下来,她又顺利跟着出海几次。

  特殊时期被迫放下心爱的画笔

  上世纪60年代,王霞作为油画界的新星,眼看即将步入创作的辉煌期,然而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席卷而来,打乱了她前进的步伐。先是王霞的老师董希文先生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随后王霞也跟着遭遇了打击,她被迫暂时搁置自己心爱的油画架。

  在被隔离审查三年多以后,她被“发配”到了“五七干校”。干校里有不少重体力活等着她,盖房子挑砖头,120多斤的砖头压在她肩头,她硬是不吭声。干校又派她炒茶叶,每天从中午12点炒到深夜12点,或者从深夜12点到中午12点。炒茶也是重体力活,一般体弱的姑娘干不了。身材高大的王霞很快就成为个中好手。直径近两米装满茶叶的大竹箩,她能一人高高举过头顶,倒进炒锅。日复一日,这样炒了将近一年,有一天,她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突然瘫倒了,住院治疗几个星期才终于能下地行走了。

  在干校呆了五年之后,王霞又被下放到一个保温瓶厂。在那里,她有了意外的收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闻立鹏如此评价这段经历带给王霞的收获,“王霞被下放到暖水瓶厂的遭遇,却使她进入装饰艺术领域,从而更加亲近自然,对花卉的研究、熟悉、热爱,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营养,激起了艺术的表现欲,也激活了艺术的想象与创造力,于是收获了这一大批技法独特、融合线与色彩造型之美的款款心曲,热恋生活歌颂自然韵律的优美音诗。这些作品代表了王霞艺术求索的潜能与新收获,也预示着她艺术生命的新高度。”

  永远是那个不服输的“铁姑娘”

  改革开放后,王霞已经年过四十,但机遇终归是来了。她先是从保温瓶厂调到南京工艺美术学校,后来又调到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前身)。

  从事心爱的艺术教育,是王霞梦寐以求的,更让她高兴的是,调动工作不久,一个出国交流的机会来了。那时候,出国是天大的事,手续十分繁琐,要开各种证明,还必须要去北京办。个别心术不正的办事人员,还趁此机会索贿。王霞对这种作派早有耳闻,在去北京办手续时,出于礼貌,她特地带了一幅画和几块南京特产雨花石作为见面礼。没想到,对方并不满足,又提出要南京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的一幅字。王霞无奈,口头答应了对方。

  过了些日子,王霞又到北京,在收下对方递来的相关证明后,王霞也交出了带去的一幅字。不过,她告诉对方,带去的这幅字,并非武中奇先生的字,而是南师学生的作品。那幅作品,是王霞临去北京前从教室墙上揭下来的。武中奇先生是王霞敬重的前辈,也是王霞的山东老乡,他为人慷慨大方,晚辈向他求一幅字,他一般都会爽快答应,但王霞不肯为自己的事情去麻烦前辈,更重要的是,她觉得不能纵容不正之风。

  晚年的王霞常和朋友们提起自己的这次“骗人”经历,她说得开心,别人听得更开心。在大家眼里,这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太太,分明还是四五十年前那个倔强的“铁姑娘”!

  自上世纪80年代重拾画笔从事专业的艺术创作以来,王霞多次外出写生。她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就连茫茫戈壁和缺氧的西藏无人区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从艰苦的旅程中,她汲取力量,也汲取感悟,所有这些,都被她浓墨重彩地涂进了心爱的作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