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收官战,沪指收跌0.07%终结三连阳,收报2929.61点。整个6月大盘微涨0.45%,成为上半年波动最小的一个月。截至昨日收盘,沪指较2015年12月31日3539.18点收盘点位而言,跌去17.22%,A股市值半年缩水近7万亿,股民人均亏损近14万元。“五穷六绝”过后,A股7月是否能赢来翻身月?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静 综合网易、证券时报网
上半年股汇双杀 沪指半年跌逾17%
沪指昨天以微跌0.07%结束了上半年战斗,收报2929.61点。两市成交量略有萎缩,合计5750亿元。至此,沪指半年跌去17.22%,这也是近6年同期最差行情表现。中小板与创业板指数跌幅均接近18%。
尽管A股上半年总体跌幅较大,但是大盘6月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受熔断制度推出的影响,沪指1月份大跌22.65%,随后的2月份市场的信心慢慢恢复,但当月仍收跌1.81%。
尽管3月份奋起直追单月大涨11.75%,但4、5月份股民已经无心恋战,单月分别下跌2.18%和0.74%。尤其5月份,两市交易量一再萎缩,沪指在2800点处横盘十几个交易日。
以历史数据看,上证综指今年上半年的跌幅排在了历史上的第四位。前三次分别为1994年上半年上证综指累计下跌43.72%、2008年上半年累计下跌48%、2010年上半年累计下跌26.82%。
与全球主要股指相比,A股上半年表现让人失望,仅日经225指数表现更差。截至6月29日收盘,美国三大股指中,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上半年累计上涨1.55%和1.31%,纳斯达克指数下跌4.56%;英法德主要指数中,英国的富时100指数在脱欧背景下上半年累计上涨1.89%,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指数跌幅在10%水平。受到英国脱欧当日暴跌影响,日经指数上半年累计跌幅达18.17%。韩国综合指数上半年累计上涨0.46%。
除了糟糕的股市表现,汇率上半年也出现大幅波动,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呈现罕见大幅贬值,构成股汇双杀。截至发稿时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累计涨幅达到2.36%,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累计涨幅超过4%,日元对人民币汇率累计涨幅超过20%。
A股市值缩水近7万亿 人均亏14万元
据统计,截至昨日收盘,沪市总市值为25.03万亿元,平均市盈率为12.90倍;深市总市值为21.12万亿元,平均市盈率为41.75倍;沪深两市合计总市值46.15万亿元;相比去年12月31日52.98万亿元的总市值,目前A股市值已经缩水6.83万亿元。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市值的计算并没有考虑同期两市新上市的逾60只次新股,若考虑这一因素,市值缩水程度会更大。
根据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A股期末持仓投资者数量5006.54万人。照此粗略计算,2016年上半年,A股持仓投资者人均亏损13.64万元。
十大牛股全部来自次新股
覆巢之下无完卵,个股调整面积及幅度相对更大。统计显示,上半年沪深两市A股有487只个股跌幅超过30%,1469只个股跌幅在10%到30%之间,二者合计占比超过70%。具体个股方面,*ST新集、中基健康两只个股跌幅均超过60%分列前两位,鞍重股份跌59.23%位居第三位,此外*ST昆机、*ST恒立、华信国际等11股跌幅超过50%。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A股上半年涨幅排名前十的个股全部来自次新股。其中,今年3月份上市的蓝海华腾截至昨日涨幅达774.16%,成为上半年涨幅第一的个股。
但是,剔除次新股后,仅93股上半年涨幅超过30%。顺丰快递拟借壳的鼎泰新材上半年大涨201.93%位居涨幅榜首位,好想你、科恒股份、七星电子、坚瑞消防、天赐材料、雅克科技等个股涨幅翻倍。
分析上半年逆势走强的牛股,剔除次新股和重组股后,牛股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一个是良好业绩预期,另一个是前期走势较强。
后市分析
利空因素慢慢消化
三季度A股能否翻身
沪指连连上涨也点燃了机构看多的热情。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利空因素在慢慢消化,短期并没有明显的风险因素,市场将迎来喘息期,三季度或是全年内外环境最好的时期。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认为,未来几个月,市场将迎来全年最安全的时间段。随着供给侧改革政策的落地,风险偏好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修复,可关注军工(特别是军民融合)的投资机会。
兴业证券也认为,风险释放后,市场悲观预期的逐步修复将带来A股风险偏好的提升,7、8月有望迎来一波行情。一方面,英国“脱欧”公投出结果后,强势上涨的美元及更加不确定的国际金融环境或使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人民币汇率有望在G20会议前得到支撑。另一方面,预计7、8月CPI趋势将向下,通胀压力较小,市场担忧的“滞胀”渐行渐远,货币政策有望出现边际宽松的空间。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券商都看好短期的A股走势。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就表示,“当前抢跑并非好的策略”,目前增量资金仍旧没有进入的可能,投资者存量博弈的难度仍在加大,下半年指数运行区间是2700点-3100点。
华讯财经认为,在经历调整之后,A股估值已逐步恢复到成长性与估值相匹配的程度。在震荡行情中,周期性和成长性更具有上涨的逻辑,“重视择股、淡化指数”仍是较好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