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好攻略,通宵排队……这不是要买房子,而是老年大学报名!南京最热门的一所老年大学——金陵老年大学昨天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招生,其中不少热门课程被老人们提前锁定,最为火爆的当属智能手机班,报名1个小时30个名额就抢光了。面对“一座”难求的局面,老年学员们为了上“大学”,也真是拼了。
通讯员 陈红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项凤华 王颖菲 郝多 丁晟 /文 施向辉/摄
连夜排队,
手机班报名最火爆
昨天是金陵老年大学集中报名的日子,早上7点30分,虽然外面下着雨,但学校里再现排队盛况。现代快报记者现场看到,队伍从教室排到了走廊,又从走廊排到了楼梯口。
“哎呀,本来以为我会赶个早,没想到还是来晚了,”75岁的张奶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周六凌晨4点半过来的,拿到的号牌已经是97号了,很多老伙伴都是提前到周五晚上就赶来了。早上8点,今年58岁的姜桂英脸上挂着笑,等了一夜的她,终于如愿以偿报上了声乐班。“我前一天晚上10点就来了,拿的是24号。想着一早要报名,就在学校里坐了一夜,和很多老伙伴聊聊天。”
“虽然今年的招生规模达到1.2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000多人,但想来报名的新学员太多,所以我们采用先发预排号的方法,以缓解报名拥挤。”金陵老年大学教务处处长杨定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往年老人都是自制号码牌,学校担心老人彻夜排队,吃不消,所以今年学校统一发号码牌,给他们一个定心丸,回家等。可还是有很多老人不愿意离开,就怕报不上名。尤其是部分专业,非常火爆。
该校生活艺术系的单老师说,以“智能手机班”为例,2014年上半年试办了1个班,一下都传开了,老人们都想来报名,下半年就办了两个班。后面年年扩班,今年开5个班,共招生225人,其中新生数是30人。但报名第一天,1小时30个名额就抢光了,后来又追加了10多个名额,但还是不够。
7点45分,75岁的刘大爷刚刚成功报名了智能手机班,他说,现在子女都在国外,学会用智能手机,最大的用处就是和远在国外的女儿和孙子视频。
老人在大学里玩嗨了
什么新潮学什么,教室里一片银发低头族
现代快报记者查询金陵老年大学2016年度招生简章,共有9个系130个专业对外招生,除了诗词、书法、器乐、声乐等传统科目,还有室内摄影、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微电影制作等课程。
杨定久说,现在南京的老年人越来越会玩,学校每年课程都会调整,不然跟不上老人的节奏。比如,很多老年人喜欢旅游,喜欢拍照,所以产生了一系列的新课程(英语口语、旅游英语班等);出去玩,拍照摄像不可避免,电脑班就从过去简单的教打字、聊QQ,发展到包括视频编辑、微电影制作、图片PS等。
81岁的陈家松老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别看我们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但对于新技术,大家都好奇不已、渴望尝试。”因此,诸如摄影、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班,格外受欢迎,每次报名都很火,上课时,教室里一片银发低头族。
时髦爷爷
“技术帝”组建摄制组,出门玩航拍
陈家松老人被称为“老顽童”“技术帝”。在金陵老年大学上了8年课,他几乎把学校里最“潮”的课程都上了个遍。
原本陈老爷子只是业余喜欢摄影,2008年,周围朋友提醒他,“既然这么喜欢拍照,可以上个老年大学。”那时正是夏天,陈家松“混”上了一期名为“10分钟做部小电影”短期补习班。作为“插班生”的陈爷爷,花了好久,才系统地学了开关机、打字、各个键的功能、如何上网等。
补习班上完,陈老爷子觉得不过瘾。在同学的推荐下,他总算插班上了金陵老年大学。“主要学图形后期和制作视频。”从PS7.0、8.0到现在的CS5,陈家松也一步没落。为了“带动”软件,他连电脑配置也跟着步步升级,“现在8G内存,4核处理器。”学有所成的他,甚至给做园林景观的儿子帮忙,拍摄完成了一本精美的宣传画册。“虽然不能和专业的比,但拿去给人家看,谁能想到这是个80岁老头子拍的呢。”起步晚、学得快、兴趣广,陈老被同学们称为“老顽童”。
最近,他还添置了新装备——大疆无人机,并和另外两名同是八旬老人的好友组成了“380摄制组”,没事就出门玩航拍。因为无人机需要使用平板显示和控制,在最近开始的老年大学老学员报名阶段,他又赶紧报了“平板电脑班”。至此,这位“老顽童”已经把电脑系所有专业都学完了,于是他又得了个新称号:“技术帝”。
时髦奶奶
滴滴打车支付宝,白发老人也过上智能生活
69岁的陈延东在圈子里是一位“时髦老太太”,不仅电脑、iPad玩得溜,就连支付宝、滴滴打车都是“手到擒来”。退休前,陈延东是南京一所高等院校图书馆馆长,2003年退休时,不愿和社会脱节的她主动报名上了老年大学,学起了电脑。
再之后,她学习了图片PS等,外孙出生后,所有的视频、成长相册都包在了外婆身上。三年前,陈延东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但很快就发现很多功能不会用,“那时老年大学还没这门课程,我就自己找了老师学习。”后来,在陈延东的提议下,老年大学开设了智能手机课程,到现在,她都还记得大家第一次使用滴滴打车的场景,“上车后,看见我们几个白发老太太,司机都很惊讶,我们告诉他,我们是刚刚课上才学的,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对于老年人来说,移动支付不仅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道心理关,“我们都不太敢绑定银行卡,虽然老师教我们设置了好几道密码,但我还是特意办了一张银行卡,每次只往里充200元。”
每天出门,陈延东都会提前打开“车来了”软件,看看自己要乘的公交车还有多久到站,如果路途较远,她还会使用滴滴打车。出门旅行,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她会打开高德地图找。过上和年轻人一样的“智能”生活,陈延东的感觉就一个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