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4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6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言恭达谈李多宽——
做坚守文化信仰、时代审美理想与职业操守的“求道者”
  李多宽书法作品
  李多宽与周鹏合作陶瓷作品
  李多宽与何忍群合作紫砂作品

  追求真善美文艺的永恒价值

  记者:您认为,当下的书坛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言恭达: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不能否认,这些年来中国文化生态危机与人文精神的失落造成了一个功利欲望泛滥,非常世俗化的社会现象。

  书坛也是一样。多年来,书坛存在着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心态的浮躁、艺术的浮华、形式的浮夸、评论的浮浅、交流的浮面,艺术时尚鼓噪、创作精神平庸、经典书道异化、核心价值颠覆……这已反映出当下信仰生活的失落,情感生活的缩减,艺术生活得粗鄙。

  记者:但从现今的“书法热”中,可以说,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民书法的时代。

  言恭达:2009年中国书法申遗成功。全民书法热再度兴起,这应该是件好事。然而,我们不得不从好多作品中认真反思这一“社会化”的内质:

  一是艺术本体社会化。蔑视经典,舍本逐末,俗化传承,粗制冒仿,背离艺术创作规律,缺乏大国工匠精神;二是创作心态社会化。人们不再“沉静”,却习惯于在热浪中争相表演自己,张扬个性,浮躁与急迫,浮名与薄利;三是文化价值社会化。艺术是凭高度说话的。虚火的全民书法“繁荣”只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教训。

  泛审美化的出现扩展了审美形态的多元。传统古典美学范畴的优美、崇高与和谐被“当代艺术”所打破,从“静观”变异为“喧嚣”,从“审美”趋向“审丑”,从高雅趋向粗鄙,从清逸趋向俗浊……由此,坚守中国书法的审美底线,坚守民族文化的敬畏与虔诚,坚守新时代文化人的风骨与操守,这就需要我们仰望历史经典,维护书法的高贵与尊严。需要书家在时代文化创造中寻找传统、时代、个性相融合的合理支点。

  记者:那么您认为,中国书法当下的生长环境如何呢?

  言恭达:我想这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矿物时代的社会信仰缺失与心理危机。在短短一代人时间内,一个前现代的贫困的中国已变成一个后现代的富裕的中国。然而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更应当反思对文化信仰的缺失。我想,当代需要那些坚守文化信仰、时代审美理想与职业操守的真正“求道者”。而多宽,也正是这样的“求道者。”

  其次是新轴心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目前,中国正在为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基础。通信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和物流互联网的“三网”联合,将形成一个超级物联网。新的“通信——能源——交通矩阵”,不仅催生新的经济范式,还将整个地球转变为一个人类依存度更高的大家庭,推动人类意识的转变,将人类的同理心意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孔子明智地告诫人们,同理心是道德生活的关键,是衡量人们仁爱之心的标准,它引导我们的人文精神的追寻。中国传统文化中所透析的深邃的哲学思想与文化价值将在新轴心时代对人类社会起到引领与推动的作用。

  第三是新觉醒时代的中国文化再创造。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人类文化、科学、经济与社会全民新觉醒时代。书坛也是如此。中国书坛的新觉醒是“以道为本,以德为基”——技进乎道时代文化创造与未来发展的觉醒,是书法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责任认知与履职的觉醒,是“周知万物,道形天下”的时代人文创造精神建设与完善的觉醒。所以,觉醒不只具有创新个人的意义,更具有创新时代的意义,也就是具有能使一个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意义。这种使命感将驱使文学艺术界能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感召下,以新时期的文化新创造,奉献出精品力作,建立中国书坛新秩序,这就是对书坛新觉醒的诠释。

  深化书法创作中的写意精神

  记者:您刚刚说,当下社会的书法环境需要“求道者”,李多宽正是其中一位。那么回归展览本身,您认为李多宽老师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言恭达:通过近年他举办的几场展览与一系列作品可以看到,多宽以“晋韵”为核,以“唐法”为基,以“宋意”为本,不断深化着自己书法创作道路上的写意精神。无论是楷书长卷还是行草手札,都能够体现他的书艺气息,清遒逸丽,醇古典雅,简静沉稳,和爽铦利,用笔坚定精到,转捩自如,结字因势趋异,布阵清朗。从他的艺术探索中,体现出了他的学理性、人文性和时代性。

  记者:学理性、人文性和时代性对应的是否是书法本体、书法文化、和书法与生活三点?

  言恭达:不错。这“三性”的体现,是因为他正确处理好了三个思考。首先是中国书法传统进入当代性的思考;其次,是中国书法进入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思考;第三,是中国书法艺术进入社会大众和生活底色的思考。

  基于这三种思考,多宽非常智慧地总结了他几十年在海关的工作经验和生活感悟,把自己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热爱和人文情愫注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他的创作,不是单纯认为回归传统就是复制传统,而是要去创造传统。从这一点来说,他的书法带给观众让艺术还原于文化、还原于生活、还原于人民的感受。

  记者:如何把传统书法与当代结合是现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问题。

  言恭达:多宽的作品,无论楷书或是行草书,都具有浓厚的写意精神。这需要把书法艺术放进日常生活和审美的语境下,来思考如何对书法进行创造。在其中,多宽结合他北京大学历史系的背景,对中国人文历史综合把握和理解,再到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中,寻求一条艺术文化和社会生活共同的发展之路。因此,他的创作不是单纯的书斋艺术,而是一种社会艺术与社会文化,和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他非常重视时代的社会审美导向,并正确把握着他的方向。

  记者:此次李多宽先生展出的作品,有传统诗文,也有他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言恭达:从作品的内容上看,多宽把中国古代的经典诗文和当下体现社会进步的自作诗文共同付诸宣纸之上。他不是单一地考虑形式,更注重内容在他的笔墨线条变化中个性的舒展,更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情感,真正做到为时代抒怀、为人民抒情。自古以来,人们都将艺术家的品格修为作为评判其艺术的第一标准,多宽正是把书法技艺上升到了文化道德的高度。

  以身作则彰显时代文化精神

  记者:此次展览在书法作品之外,还展出了李多宽先生与周鹏、何忍群两位老师合作的瓷器、紫砂作品。这样的“跨界”您觉得有怎样的意义?

  言恭达:书法必须回归大众、回归生活。这次展览和以往不同,让书法艺术不再封闭,更多体现出了书法具体的功能。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艺术日常化的今天,多宽把书法艺术和生活相融合,把书法和日常的生活用品结合了起来。

  这样的结合,我认为有三点意义。第一,他的艺术发展空间更大了,文化民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第二,他把艺术评判、艺术欣赏的权利交给了大众,让大众来检验——这种转换,让书法不再只是少数文人书斋的、把玩的状态,而是变成比较纯净的、艺术社会化的、传统走向当代的形式。第三,书法与瓷瓶、紫砂的结合,使单一的书法艺术从纸面的交流,进入到日常艺术新商品的空间,不但提升了整个社会对传统书法艺术的认知和审美,更推进了俗文化向雅文化的转化。并且通过这样的创作,扩大了书法艺术转换为商品属性的产业发展方向,更多地让书法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负责。

  记者:当下的书法艺术发展,需要接地气,需要扎根土地,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因此我想这次展览也是一个很好的表率。

  言恭达:的确,以人民为中心正是多宽创作的核心。作为一位领导干部,多宽的这些作品、这样的展览形式,正是一种呼吁:在推动书法艺术乃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方面,领导干部不仅需要自己投入,还应起到引领作用,这是一种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在呼唤整个中国书坛、艺坛的新觉醒方面,领导干部应责无旁贷冲在前面。

  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下,领导干部应敢于批判社会不良的文化现象,敢于引领书法文化的审美导向,做好表率。从多宽的实践中,我们能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吁,他更多地通过以身作则的先行,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当下的文化生态、弘扬正能量起到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党员的表率作用。

  记者:您曾以《永恒的士风》为题为李多宽先生写过一篇评论文章,请您谈一谈这种“士风”和新士大夫精神。

  言恭达:“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现在所说的“士风”是“新士风”,新时代“士人”——人民中国的守护者、建设者,他们的浩然正气、经世智慧、人文学养与追求奉献,正是我们今天共和国事业所渴求的。这种“新士风”所透析的民族文化的内质和人文关怀,正是我们今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文化精神的彰显。

  多宽虽然从工作一线退了下来,但是通过他的书法,我们始终能看到他对工作与生活的热情,看到一种家国情怀。这样的新士大夫精神,是我们整个社会目前需要坚守的。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像多宽一般的“士人”带领大家进入新的艺术审美阶段。

  “大道多宽——李多宽书法艺术展”将于今日在艺加明园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将展出李多宽书法作品三十余件,李多宽、周鹏合作瓷器作品18件,李多宽、何忍群合作紫砂作品12件。日前,现代快报记者前往展厅,提前欣赏了此次展览作品,并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言恭达先生就展览、作者与书法艺术等方面进行了一次独家专访。

  

  现代快报记者 徐馨儿

  李多宽

  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曾先后在新西兰佛光山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北京恭王府、厦门美术馆、新西兰亚洲图书文化中心等地举办书法艺术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现代快报、新华日报、中华英才半月刊、新西兰先驱报及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和人民网、腾讯网、新浪网、新西兰中华新闻网等各大网站多次刊登和介绍其书法艺术。

  周鹏

  1963年生,湖北麻城人,教授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现就职于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民间美术学会、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周鹏既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现代审美理念,刻意将传统技术和现代审美综合,闯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何忍群

  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民协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陶协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宜兴陶协陶刻协会副会长,2012年、2014年、2015年为宜兴陶瓷行业高级职称考试执行评委。三十多年来数十次获全国评比和省工美评比金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