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6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寻访耕读堂

  □王慧骐

  北京卫视放了部系列美食纪录片,叫《江南味道》,拍摄者好像是台湾的一家文化公司。选了江浙一带具有代表性的风土美食,不只展示菜肴的美味,更把做菜人的故事一点点道来,颇让人品咂。其中一集《耕读兄弟》,说两个杭州人的事,饶有情趣,让我们竟有了寻访的冲动。

  一个周末便开车去了。那餐馆在离西湖不远的郊外,租了好几间当地村民的房子,只简单地做了点装修。餐馆名取得别致,谓之“耕读堂”,让人想起古人晴耕雨读的那种场景。后与主人聊开了,觉得跟他的身世也蛮贴近。主人姓汪,有哥俩,从小在杭州建德乡下长大。弟弟现在还在老家种田,不过其所有的劳作已成了这个餐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养猪、喂鸡、拣蛋,依据时令提供多品种的新鲜菜蔬,每天一早让建德往杭州的班车给捎去;这边哥哥则派了人准时准点去车站把菜取回。弟弟和弟媳掌管的后方基地,确保了他最初向食客的承诺:食材一定是纯天然的,绝不掺假。包括水,也是从家乡那海拔300多米高的山上采集来的山泉。所以他这儿的水敢卖到10元一杯(当然,你嫌贵也可以不喝)。

  汪家哥哥长得白净,书生模样,一打听还真有点来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是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的研究生。先分到杭州邮电设计院工作,不错的一个单位,干没多久却跳槽了,去了华为公司。上面看他有能力,遂让他独当一面,去南京筹建办事处。也都顺风顺水,干得挺有成就感。工作的关系,他常到馆子里吃饭,吃来吃去,总觉得食材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一点他认为大部分饭馆都不够硬气,让人缺少安全感。突然有一天,他就想着不如自己来做这件事,还真就把好好的工作给辞了。18岁以前拼命读书,为了跳出“农门”,如今又心甘情愿地跳将回去。但意思不一样了,这一回是要做一点自己想做而又特别愿做的事。回乡同弟弟一商议,一拍即合,达成了上下联动这么一个构架。

  那天在他店里,我们一行三人的菜单由汪家哥哥亲自拟来:半只公鸡煨汤,香菜摊鸡蛋饼,卤水豆腐,再有一只落汤青(青菜的一种),还喝了二两他自己用桑葚泡的酒。菜的纯天然质地当无疑义,但似乎所请厨子的手艺尚欠点火候。我们对他说了,他有几分谦恭地点点头。

  店名取作“耕读堂”,确也迎合了今人久处喧嚣而渴望回归农耕的那样一种心态。进门处,临窗置有一张长长的画案,笔墨、砚台、宣纸,一应俱全。汪家哥哥还真露了两手,说小时候在家父亲逼着练过一阵。平日里有这般爱好的客人来,茶余饭后便可在此尽兴一番。他笑道,我也沾光得了不少墨宝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