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6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早高峰乱成一锅粥,谁惹的祸?

  无论是地铁“趴窝”,还是隔离栏设了又拆,考验的都是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成熟度。希望早高峰的尴尬少些,再少些。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昨天早高峰南京交通出现乱象:地铁一号线故障导致无数上班族迟到、“治堵”反而引发南京半城受堵(详见今日快报封4、封5版)。这里面有很多教训需要总结。

  一位市民昨天上午有个特别重要的会议,为了不迟到,特地放弃开车,选择坐地铁,“这样准时”,他在发给快报邮箱的留言里感叹,“怎么也没想到,地铁一瘫痪,后来足足迟到了50多分钟……”最让他不满的,是从地铁站出来准备换乘公交,发现公交车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好不容易来了一辆,自己还没能挤得上去……

  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赖以出行的公共交通体系这一刻突然变得如此脆弱。当地铁“瘫痪”时,公交方面表示,他们没有接到地铁方面的增援求助,所以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立即增加公交运力。而出租车、网约车供不应求,必须得加高价才能打上车……

  值得一提的是,地铁早高峰出状况,已经发生多起。诚然,地铁不是完美的,出状况本无法避免,关键是出了状况后,如何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体系,如何调动一切可能应用的交通资源。遗憾的是,昨天的地铁故障,充分暴露了应急体系和“变通”路径的缺乏。例如,在回答为何没有安排接驳车的问题上,地铁方的回应是:“此次故障的程度,还没有达到启动接驳车的条件。”试问,早高峰期间6趟列车“趴窝”37分钟,几乎全城的上班族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这样算不算“达到条件”?

  昨天早高峰还有一“堵”。为了缓解南京集庆门隧道南入口的“肠梗阻”,按照此前的计划,昨天早晨,南京交管部门在隧道南入口试设隔离栏缓解拥堵,将原本7个车道分隔为“2+5”模式。这样做,很费心费力,交管部门为此付出了辛苦的劳动,遗憾的是,此举不仅没有取得纾堵之效,反而更堵,于是紧急实行“B计划”,拆除隔离栏。

  “A计划”实行首日,几个小时之内就“流产”,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的。这一结果既说明了现实交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说明对困难的预估仍然有些不足。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赛虹桥立交至集庆门隧道南口的地面段仅为150米(规范要求760米),设立隔离栏,一旦效果不好,容易造成更大拥堵。虽然,交管部门“立杆”未见影,马上拆杆,将影响减小到最低,显示了决策的灵活性,但是反过来想想,对车流量的监控、车辆分流后的验算,这些数据应该不难提取,效果也不难论证。试水或试错不是不可以,但是治理拥堵,必须有要么不“出招”,要“出招”就一招制胜的底气。

  无论是地铁“趴窝”,还是隔离栏设了又拆,考验的都是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成熟度。希望早高峰的尴尬少些,再少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