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小笼馒头咯……”近日,记者获悉,由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文化站选送的吴歌表演作品《无锡叫卖》,将受邀参加2016年第三届“巴城杯”长三角民歌邀请赛。近年来,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接受吴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埭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旧瓶装新酒”创作新吴歌,让新吴歌成为幼儿间的“流行曲”。
朱鲸润
老师组团创作“新吴歌”
音乐响起,胡埭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穿上蓝印花布衣,用吴地方言再现无锡老街上既淳朴又有趣的叫卖声。他们有的带着长凳和磨刀石,大声吆喝着“磨剪刀”,有的高举插满冰糖葫芦的竹竿棒,穿街走巷地叫卖……
“作品叫做《无锡叫卖》,就是让孩子们扮演成各种摊贩角色,用无锡话吆喝叫卖。”胡埭中心幼儿园老师卞佳佳告诉记者,学校里成立了吴歌创作团队。“这次的《无锡叫卖》是由许红副园长、周艺群老师和我共同创作排练。”卞佳佳说,新吴歌是在吴歌的基础上进行了表现形式创新,让孩子们更能接受,同时增强吴歌的艺术性和可听性。
道具寻自特色老物件
“我们融入了童谣、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卞佳佳介绍,最困扰创作团队的是道具购置。
因为要表现老无锡街上的叫卖场景,所以要寻找不少有特色的老物件。“舞台上有一台爆米花机就是购买的真机器,还有请师傅用空心木头制作的轻便长条凳,让孩子能扛得动。”卞佳佳透露,卖糖粥用的锅、勺是找来的旧物,而糖葫芦、小笼包等道具是手巧的老师手工做的。
这是一场吴歌保卫行动
据了解,吴歌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定的水乡地理环境、方言特征、劳动方式、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形成了不同特色、风格的吴歌,至今已有3200多年历史。
幼儿园里为何要学习表演吴歌?卞佳佳认为,非遗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2010年,卞佳佳就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传承人张浩生学习吴歌。长久以来,胡埭文化站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吴歌,进行了吴歌“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胡埭中心幼儿园作为传承点之一。“如今,胡埭中心幼儿园里也开设有吴歌的课程,园长惠亚芳带头成立吴歌创作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卞佳佳介绍,令人痛心的是,去年“吴歌王”张浩生去世,吴歌面临失传的境地,“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也大多从小学习普通话,很多孩子都不会说无锡方言,或者听不懂方言。但是吴歌不能失传。”
作为张浩生的徒弟,卞佳佳说创作新吴歌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是为了让吴歌的受众群增加,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吴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