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6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城市绝不仅仅是建筑
  《肉体与石头》
  [美]理查德·桑内特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年1月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克梅有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难以忘怀,一个是母亲的面孔,一个是城市的面孔。”城市之于人类,并不仅仅是一栋栋石头建筑,而是我们安放肉身、寄托情感的特殊空间。

  城市并不冰冷,它也可以柔软多情。美国学者理查德·桑内特干脆将城市比喻成了人的肉体。桑内特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他擅长于将历史、文化和哲学融合进城市学研究,近年来屡获黑格尔奖、斯宾诺莎奖等国际奖项。《肉体与石头》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书分为三个部分:声音与眼睛的力量;心脏的运动;动脉与静脉。分别描述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基督教时期、17世纪迄今的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历史。以人体喻征城市,以城市包容肉身,且点出了每个时期的城市特色,身体与城市——这原本不相干的二者,奇异地统一于这部另类的西方文明史之中。

  古代雅典崇尚民主政治。伯里克利选择在公众墓地发表演说,以鼓动雅典民众抗击斯巴达的勇气,这个特定的话语空间展示了人类声音的力量。演说之后,雅典兴起了公众场合的男体裸露。德国哲学家齐美尔曾说过:“眼睛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学成就’。相互观看影响个体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桑内特的描述将这句话具象化了。男人们暴露身体的行为是为了建立“男人间的纽带关系”,宣示着民主与自由,雅典人认为性是公民的正面特质。但是,民主从开始就是个有限的概念,女性、奴隶和非城市公民被排除在这个范围之外。大量的政治学、哲学,甚至生理学解释,都在维护城市男性公民身体的优越地位。

  对身体的感觉投影于城市建筑之上。桑内特说,柱廊这种希腊建筑形式包含了冷与热、遮蔽与暴露。他详细分析了帕台农神庙,以求证视听官能在缔造古希腊民主政治中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同样体现于古罗马时期、尤其是哈德良时代的建筑之中,万神殿的政治威压氛围代替了希腊城邦的泛自由。整个中世纪对于身体的极端冷漠,缔造了阴郁、封闭的市民建筑格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滞缓的城市心脏才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跳动。

  对14~16世纪的威尼斯的考察是第二部分的重点,“城市给人以自由”,但似乎只是就经济意义而言。城市政治依然不平等,比如威尼斯对犹太人的隔离迫害,将城市的空间隔绝成了各种破碎的部分。这种境况在近现代有所改观,社区建设竞相表现对个体权利的重视和保障。对于生活在传统范式之外的人们,比如同性恋或单身妇女,比如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或者那些寻求打破各种禁锢的人们,城市代表了解放的空间,给身体和思想以尽可能的自由。

  很显然,桑内特所谈论的“身体”有着多重内涵。有时它是生理学意义上肉体观念和性意识的演变;有时它是城市建筑的一种巧妙比喻;但我以为它更多的是对城市生活人群归属感的关注。从本书的历史分析,城市对于身份认同一直有着各种限制。比如,性别差异、种族差异、阶级差异等。城市通过各种“身体”展示而不断建构自我,可它却无法保护市民的身体(包括精神自我)免受来自社会交往和差异的威胁。当前欧洲正在经历政治重组,大量流动于城市“动脉”与“静脉”的移民们给城市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不安定,遍及整个欧洲的公民身份空间正在打开,是否能拥有更宽容、更安全、更平等的城市生活呢?而对于中国来说,一批批从农村涌入城市的人们,如果谈起城市,会不会像谈起母亲一样深情呢?

  桑内特代表了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把主体性从人们通常赋予它的中心地位移除,转而使它从属于各种话语体系。这本书包罗万象,我们可以从生理学、建筑学、经济史、思想史、宗教史、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角度读到城市历史文化的演进,建构一个新颖的理论体系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本书在某些例证和细节上难免有牵强附会之感,但桑内特正在拓宽城市研究的维度,特别的视角给我们特别的思考。林颐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