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题事件的处置非常不容易。既要查出名堂,又要想办法平复民众心情,恢复民众对于中学“国考”的信心。可以说,无数双眼睛紧盯着官方的一举一动,人们要的不仅是程序性的“进展”,更是实实在在的“公平”和“改善”。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据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牡丹区实验中学在中考思想品德科目考试中存在泄题问题。该市教育局和牡丹区实验中学6名涉案人员已被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自菏泽传出“2016年中考区实验泄题”之后,当地政府迅速做出反应,6月12日成立联合工作组,昨天就拿出了调查结果,效率颇佳。
中考泄题胆大妄为,令万千“头悬梁,锥刺股”的孩子的努力付之东流。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尽管有关方面表现值得赞许,但目前取得的进展仍与民意有不小的距离。
当地民众向教育局和市委表达诉求时,表示不光是政治题泄露,语文作文、数学、地理等科目均疑似有泄露试题的情况,希望彻查此事。
现在的调查只确认一门课考试有问题,其他科目有没有问题。对此亟待明确说法。如果是这样,那事件的严重性将急剧“升级”,远非个别科目失守可比。家长们的众口一词,就算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会是幻觉。
而彻查到底,回应民众的更大质疑,释解民众心中的疑惑,向社会征集更多的“蛛丝马迹”,只是官方调查的“起步价”。及早拿出善后措施,全力补救,挽回事件影响,这也是起码的要求。
官方的视线不能仅仅聚焦于区区一个牡丹区实验中学。泄题事件必是内外勾结才能得逞,教育部门和学校方面均有人员涉案就足以证明。那么,仅仅一个学校存在泄题事件?是偶一为之,还是年年有之?涉案人员的背后还有没有“老虎”和内幕没挖出?
必须反思,我们的“防电墙”为何在“泄题客”面前崩溃?是个体道德因素所致,还是因为机制和制度上存在严重漏洞?
这几年,泄题事件频频发生,查处的声浪也每每高涨,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说明,我们对泄题事件缺乏深刻的、整体的反思,更不必说,一些案件的查处,最后雷声大雨点小。“作弊入刑”自去年11月起成为现实,但入刑的毕竟是少数。
如果几个涉案人员的被查就是最大的“成果”,而没能捣毁“泄题利益链”,没能修复制度“防电墙”,那泄题事件就很难绝迹。
泄题事件的处置非常不容易。既要查出名堂,又要想办法平复民众心情,恢复民众对于中学“国考”的信心。
可以说,无数双眼睛紧盯着官方的一举一动,人们要的不仅是程序性的“进展”,更是实实在在的“公平”和“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菏泽还需要更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