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教育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共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让青少年识钱、用钱,明白劳动所得,学会感恩也是不少金融和教育人士探讨的话题。
分析认为,青少年对金钱的兴趣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但在手机支付、网购等新金融环境下,少儿理财的习惯与技巧更加离不开后天的指导,以及家长的言传身教。
通讯员 高蕾 现代快报记者 李喆
识钱、用钱 融入社会的基本准备
南京天妃宫小学教导主任夏金元告诉记者:“从小学课本的内容看,金钱教育、理财知识的学习在课本上也有应用,特别是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识钱、用钱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比如一年级下学期有一堂课,‘元、角、分’。我们会结合生活,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去超市买一些简单的东西来了解钱的面额、对应的购买能力、商品的价格,应用简单的加减法学会找零等。”
夏老师认为,尽管金融消费环境不断变化,但少年儿童对“钱”的理解与使用需要一个过程;而“识钱、用钱”也是他们与社会接触的一种途径。他介绍说,在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教学和体验活动中,老师会进一步介绍钱币的历史、银行的发展等,并让学生逐步掌握“工资、储蓄、税、债券”等名词,让学生对“钱”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用途,如何使用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直观感受,逐步明白“钱”的范畴和变化。
对于“识钱、用钱”,民生银行南京分行个人金融部相关负责人也有自己的理解。作为该行“未来银行家训练营”的指导老师,她认为,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孩子们不仅要认识人民币、使用人民币,甚至出国旅游的时候,还会用到外币。那么,简单的外币知识、汇率计算,以及外币涉及的英语词汇也是孩子们需要掌握,有兴趣掌握的一些知识点。
这位指导老师还表示,在目前的消费习惯中,有的家长使用信用卡或手机支付,孩子们会好奇钱从哪里来,如何支付的?因此,这更加需要家长主动介绍信用消费、无卡消费的一些知识,特别是信用消费要及时还款,建立良好的用卡记录。这些知识能帮助青少年了解金融消费的多元化,建立诚信意识。
习惯、技巧 智慧理财的重要积累
在理财知识学习方面,夏老师还向记者介绍了一堂课外活动——存款利息小调查。老师会组织高年级的同学去银行了解活期利率、三年期定存利率,以及三年期国债利率是多少,然后让同学们计算,选择哪种储蓄途径更划算。他表示,在拓展训练中,还会涉及个人所得税的题目。夏老师说:“这些应用看上去很简单,但有助于同学们增加储蓄意识、了解投资技巧。”
上述民生银行人士进一步表示,在课堂学习、体验式学习的同时,青少年理财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家长的配合,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比如,在储蓄方面,可以让子女参与到储蓄计划中,甚至是投资理财的决策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子女了解相关储蓄理财知识,另一方面也会督促家长选择合理的储蓄理财方式。在支出方面,建议每次带孩子旅游、购物的时候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孩子一起制订预算。这样,即使孩子要买额外的东西的时候,也可以用预算控制来拒绝。此外,通过做预算,还能使孩子了解家庭收支情况,学会节约和理解父母。
除业内人士的经验总结外,80后家长丽娟告诉记者,她的财商教育心得是跟孩子“算账”。
之前,孩子提出洗一次碗一元钱,拖一次地一元钱……丽娟表示完全同意,但是以后帮孩子穿一次袜子要收一元钱,整理一次书桌一元钱……最后孩子自己算下来不划算,但同时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好习惯。丽娟还谈到,由于网购比较火热,因此,孩子有的时候也会提出在网上购物。对此,她会和孩子一起货比三家,买到实用的东西。有教育人士认为,尽管青少年大多没有经济能力和支付工具,一般很难上网购物;但家长仍需要加强监管、多做引导,让孩子了解新型消费模式的便捷和风险,做到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