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9版:区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5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乡土诗人丁可诗歌研讨会在沛县举办
与会作家学者评价他“乡土本色,传奇人生”

  5月20日,来自江苏省内的30余位作家学者齐聚一堂,在沛县行政中心,围绕沛县籍诗人丁可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内涵等议题进行了细致研讨,对他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丁可是集“地气、才气、正气”于一身的诗人。

  

  现代快报记者 李伟豪

  本次研讨会由沛县县委宣传部、徐州市作协联合主办。与会作家、诗人坦诚相见,各抒己见,从丁可诗歌的形式、结构、语言、意象等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解析。大家一致认为,丁可是集“地气、才气、正气”于一身的诗人,他的作品“意象饱满和迷人”,可以说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他作为乡土诗人文化寻根的热忱执着与探索精神。

  有评论认为,丁可是为乡土歌唱的“嗓子”,没有这样的诗人,大地就会失声;也有人说,丁可是一个最不像诗人的重要诗人,因为对诗歌爱得深沉,他把自己的一生写成了传奇。在这次研讨会上,作家学者们用“乡土本色,传奇人生”“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纯粹”“不输当代任何一位诗人”等表达了对丁可的赞誉。

  范小青(省作协主席):

  今天无论是诗歌朗诵还是研讨会都显得特别隆重和热烈,给人一种“高大上”的味道,这和丁可本人对自己和对自己诗歌的定位“在低处”的状态,形成一个鲜明对比,这样一个对比恰好充分体现沛县对于文学、诗歌的重视以及给予的位置,不愧于这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丁可诗歌不同一般,一辈子都在追求文学,很不容易。丁可,这样一个作家、一个诗人,在属于自己的地方辛勤地耕耘,今天和以前、以后的每一个日子,组成了丁可的诗歌人生。

  如果把丁可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他的树根扎得非常深,因为他本身就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且这棵大树生长在沛县这样一种土壤里面,本身有历史文化的积淀,现在的文学创作又是那么繁荣,那么昌盛,所以这棵大树的环境好,空气和土壤给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棵树上长出来的果子,我们相信每一个都是饱满的,都是健康的,都是诱人的。

  周梅森(省作协副主席):

  和丁可是老朋友了,上世纪80年代就相识,那时候丁可还是一个青年才俊,不像现在这么苍老,现在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后来,无意中在诗刊杂志上再次看到了丁可的诗,极为震撼,他在挖一口深井,他把诗写到这种程度,让人吃惊。丁可既是沛县的,又是江苏的,也是全国的。丁可的诗为什么让我震撼?因为他把中国农民的艰辛写得非常深,非常细腻,非常能打动人心。

  胡弦(扬子江诗刊主编):

  丁可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诗人,有时候把他的诗作为范本来读,主要是作品好。丁可是天然低音调的诗人,用低音调和描写的世界建立了一种可靠的关系,记录了生活的神经末梢。他的作品极少有大声歌唱的,特别是那些动真情的诗作,“声音”很低,就像说话一样,既避免了煽情,又注意节制,看上去很平淡,却很有力量。他的诗是见证,见证了这个阶段,见证了这个世界最真实的关系。

  丁可简介

  丁可,1955年出生于徐州市沛县张寨镇杜楼村,高中毕业后务农多年。其间开始学习写诗。1983年1月,被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曾连续担任三届徐州市人大代表,2015年9月从沛县文化馆副馆长任上退休。迄今已发表诗文七百余首(篇),出版个人诗集《啼叫的月光》《母亲的专列》。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并有作品入选《新中国五十年诗选》《二十世纪汉语诗选》等选集,曾获人民日报诗歌征文一等奖、诗刊社优秀诗文奖、中国乡村诗大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999年度中国星星跨世纪诗歌奖等数十种奖项。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