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汤山的白云山,一支由医生、专家组成的团队冒雨进山。这是南京秦淮区中医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进行的“中医药就在你身边”科普活动。现代快报记者也跟随这支队伍,进山当了回采药人。据专家介绍,最新的摸底调查年底才能完成,从目前的情况看,江苏中药材超过千种,其中一些道地药材因外来入侵植物等各种影响陷入濒危困境。
通讯员 陈思平 现代快报记者 刘峻/文 施向辉/摄
常见的杂草竟是药材
刚到白云山下,专家们就忙开了。南中医药学院副教授严辉拿着小棍随手一拨:“看,这就是一种药材。”只见“药材”趴在地上,藤蔓相连,看起来有点眼熟,这不就是田间地头最常见的杂草吗?严辉笑着说:“它叫拉拉藤,现在很少做药用,但是从前,人们用它煮水喝止泻。”
还没走出一米,严辉又发现好东西,“看,这是何首乌。”这可是常见的好药材,现代快报记者刚准备拿铁铲挖就被严辉制止。“挖不到的,何首乌是根茎部入药,别看外面的枝叶只有一米多高,找到根茎部得往下挖很深。”
此行遇见“名气”最大的药材是青蒿。屠呦呦获得诺奖后,此草声名鹊起。可实际上,这草看起来很平凡。在专家的建议下记者闻了闻,才发现它的与众不同——它有一股比薄荷味稍淡的特殊香气,沁人心脾。
两百多米的山前小路,药材俯拾皆是,听专家讲解每味药材如何入药,真是大开眼界。
不建议自行采摘、食用
现代快报记者这次跟着进山,真是涨姿势,了解到有的药材是药食同源,既是药也是食品。比如茅莓,果实酸甜多汁,可以食用、酿酒及制醋等。另外,茅莓可以全株入药,有止痛、活血、祛风除湿及解毒之效。
意外的是,路上还碰见了一种调味品——竹叶椒。闻上去,它有种淡淡的花椒味。严辉告诉记者,它与常吃的四川花椒等属于一类,只是名气没那么大,花椒味也略淡一点,但是做调味品是没问题的。
南京秦淮区中医院副院长李邗峻告诉记者,此行虽然是采药,但更多的是认识草药,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资源,另一方面也不建议公众自行采摘、食用。因为有的药材很难辨认,容易误摘误食。有的不是药食同源,即使有药用价值,但必须经过炮制等特殊的加工工艺,否则有毒。
专家解释,医院、药房所用药材都是通过医药公司正规渠道进货,医院和医学院采摘的药材只是制作标本。
外来入侵植物抢生存空间
“野葛、一枝黄花等无处不在。”进山采药的路上,随处可见一枝黄花。专家表示,这些外来入侵植物让本地药材面临重大的威胁。据了解,有的外来植物不仅与本地药材争夺生存空间,还争夺遗传因子。比如一些野草,会与本地草杂交,导致本地草的药性减弱。这叫“遗传侵蚀”,会继续挤占生态位,加速物种的灭绝。
虽然此行收获满满,但遗憾的是,没能找到茅苍术。这种草药有健脾的功效,只生长在茅山山脉区域,因此成为江苏道地药材。“南京这一带的茅苍术有个特点,就是叶子有朱砂点。别的地区的茅苍术虽然也有,但药效不能比。”严辉表示,现在只能零散地找到一些野生的江苏茅苍术。
据了解,难觅茅苍术踪影,跟气候、外来入侵植物等有关。茅苍术是向阳植物,可大量的外来物种生得“高大壮”,它们团团包围茅苍术,遮住阳光,这导致茅苍术等药材没了生长空间。
建资源库抢救本地药材
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正对全省的中医药进行摸底调查,预计今年年底会有一个正式的报告。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江苏中药材有1300多种,其中有不少特色中药材。
南京大概有700多种中药植物资源,分布较多的主要是银杏、苏薄荷、白首乌、太子参、 薏苡仁、夏枯草、百合、明党参、板蓝根等22种,更广泛分布的有紫花地丁、香附、苦参、凌霄花等19种。
为了抢救本地药材,让更多的公众能够用到道地药材,南中医已经建了7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包括茅苍术、青蒿、黄蜀葵、荆芥、芡实、桑和银杏。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江苏的中药材重新大规模应用。